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专题学习
2021.04.20
要闻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十周年,为做好相关系列活动,提升全体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素养,4月12日,
非遗
司邀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原主任朱兵同志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理论和实践。朱兵同志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起草背景、内容架构、影响意义等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就信息公开、法律修订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解答交流。同志们纷纷表示,这次讲课对于提升大家的法学理论素养,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非常...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举办2021年大运河沿线国家级
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
2021.04.20
要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大运河
非遗
保护传承利用,提高大运河国家级
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实践能力,4月6日至10日,
非遗
司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了2021年大运河沿线国家级
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研修班以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
非遗
为主题,紧密结合
非遗
保护工作需要和传承人需求设置课程,通过专题教学、案例分享、现场教学、学员沙龙等形式,阐释
非遗
保护政策理论,解读传承人权利义务,还有
非遗
进景区的案例分析、短视频和电商营销等精...
查看更多
非遗
故事 | 形随意达的形意拳
2021.04.21
专题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形意拳 编号:Ⅵ-2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山西省 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据考证,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形意拳,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五行之理说明拳理,说明技理,说明攻防之理和健身之理。 形意拳以三体式桩功为入门功法,以五行拳为基础,即劈、崩、钻、炮...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为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藏着中国人巨大智慧
2021.04.21
专题报道
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藏着中国人怎样的时间密码和智慧?我国
非遗
和民俗学的权威专家刘魁立日前做客上图讲座,为大家解疑答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制度,这不仅是民俗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刘魁立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百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为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藏着中国人巨大智慧
2021.04.21
节气资讯
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藏着中国人怎样的时间密码和智慧?我国
非遗
和民俗学的权威专家刘魁立日前做客上图讲座,为大家解疑答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制度,这不仅是民俗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刘魁立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百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
查看更多
2021年贵州传统工艺振兴研讨会在雷山召开
2021.04.22
地方新闻
4月18日,2021年贵州传统工艺振兴研讨会在雷山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副处长岳青,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国锋,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卫东,苏工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赵罡,省
非遗
中心(省
非遗
博览馆)主任龙佑铭,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金海,中共雷山县委书记杨锦春、县长袁刚等出席本次研讨会。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四川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会暨2021年全省
非遗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21.04.22
地方新闻
4月21日,四川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会暨2021年全省
非遗
工作电视电话会召开。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厅党组工作部署和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三五”时期
非遗
保护工作,研究“十四五”时期四川
非遗
保护工作面临形势和发展思路,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并就推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做了全面安排。文化和旅游厅、泸州、绵阳、南充、雅安、阿坝、甘孜等市(州)人民政府分管领导,6个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市(州...
查看更多
中医药
非遗
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拓宽传播手段是关键
2021.04.22
论坛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
非遗
传承人虽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扶持,但是总体来看,仍然面临各种生存和发展难题,存在许多难点、盲点及痛点,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
查看更多
高小康:社群、媒介与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三要素
2021.04.22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寻求历史的客观“确凿”转向探寻文化意义的“真实”,即活的价值。价值活化的生态根据包括社群、媒介和场景三个要素的演变:与特定文化传承相关的社群从传统的社群扩展到网络社交群,文化传播的媒介从物质媒介转向智能化媒介,以及从历史记忆转向活的生态场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网络社交群;智媒;场景 一、确凿与真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态根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个独特的定语“非物...
查看更多
千年古道流淌千年文明——速览云南大丽高速沿线的文化胜景
2021.04.23
专题报道
【沿着高速看中国】 飞驰在云南大丽高速上,如同穿越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再到“最美高速公路”,如魔幻般不断蝶变的,不仅有公路的通达快捷,还有如雪山般厚重的历史,如洱海般深邃的文化。 “大理至丽江的高速公路与茶马古道的线路是基本吻合的,许多地方并列而行。”云南省交投集团大理管理处党委副书记熊正邦说。4月14日,在洱海北岸的大丽高速双廊服务区,熊正邦告诉记者,茶马古道穿过苍山脚下洱海...
查看更多
1
541
542
543
544
545
10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