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保护实践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藏戏已在雪域高原流传上百年, 是一种以藏语表演的歌舞剧。公元 17世纪, 藏戏已经发展成熟, 各剧种、流派形成。每年藏历八月“雪顿节”期间, 各派藏戏团竞相献艺。在卫藏深造的康区僧人, 学习藏戏, 收集剧本, 返回本地后, 在其所属寺庙组织藏戏演出。由于康区地处高山峡谷, 地形复杂,各地存在语言差异, 加之风土人情各异, 在移植过程中, 僧人根据当地传统习俗和语言特点, 融入本地特色进行了再创作,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康巴...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一、10周年来传承保护概况 2009年,南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厦门南音无论是专业乐团还是民间乐社都非常活跃,老社团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新社团不断涌现。近10年来,思明、湖里、同安、翔安、集美、海沧六个区均有南音活动,厦门市积极确认各级南音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发掘和培养南音传承队伍,开展各类传承保护活动。 代表性传承人情况:当前,厦门共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2名,市级4名,区级18名。国家级传承人有...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做好25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周年宣传工作的函”(非遗函﹝2019﹞80号)》文件精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资料调查搜集、举办培训班、走访慰问传承人、宣传报道等多项活动,宣传展示格萨(斯)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保护成果,以此纪念格萨(斯)尔申遗成功10周年。 一、格萨(斯)尔资料调查搜集 2018年8月起,迪庆州组织非物...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南音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列入名录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重视和支持下,泉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认真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贯彻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南音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营造良好的南音保护社会环境 2004年福建省颁布了《福建省...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西藏拥有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格萨(斯)尔主要以民间艺人的大脑记忆保存口头传承的形式传播,并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目前,自治区共有格萨(斯)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自治区级传承代表性人1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1名。 10年来,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作为项目保护单位,高度重视格萨尔保护和...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关怀指导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做好西安鼓乐的抢救、保护、宣传和研究工作,逐步构建政府主导扶持、乐社主动作为、多方积极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主要工作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乐种,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存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及演奏形式,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是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是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等民间文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保存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格萨尔》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格萨尔》史诗是我国藏族人民伟大的创造,凝聚了藏族人民的智慧,辉煌古今。它对于研究藏族古代历史、文化、民族、民俗等领域,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格萨尔》史诗讲述了古代青藏高原上的岭国格萨尔王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故事,在国际学术界有“东方的荷马史诗”美誉,被称为认识藏族文化的桥梁。其影响渗透到了藏族地区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格萨尔文化,涉及《格萨尔王传...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作为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宁夏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创新探索,致力于培养山花儿唱家群体、挖掘山花儿词曲习俗、修复拓展传承空间、扩大交流互鉴传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建立保护传承机制等重点工作,推动宁夏回族山花儿保护传承与新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焕发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一、实践成效 (一)夯实工作基础,激活自然传承。把普查山花儿资源数量、分布情况...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9月,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东粤剧界认真履约,以弘扬粤剧艺术为己任,扎实开展粤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粤剧的传播与发展,成效明显。 一、粤剧保护实践情况 (一)出台相关政策,为粤剧保护传承提供制度保障。     2011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施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加强包括粤剧在内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