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5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廿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191)
机构
(1)
政策
(138)
资讯
(7385)
清单
(94)
资源
(1101)
学术
(1194)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
传承保护任重道远 上海将分类制订量化评估指标
2017.05.23
专题报道
上海
非遗
专项资金设立5年来,已累计投入3807.6万元,数以百计的
非遗
代表项目和传承人受到资助。接下来上海将加强对中青年
非遗
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完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为不同门类、不同保护方式的项目制订不同的量化评估指标。日前,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的发布会上,上海市文广局介绍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一年来的工作成果。位于淮海路附近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赵子平和他的徒弟正在创作。墙面上的剪纸作品《敦煌》是他在敦煌采风后,经过数月潜心创作之后一...
查看更多
做好准备,迎接传统文化全民传播时代
2017.05.23
论坛
如今,在各类传统文化活动的现场,总是不少各种“长枪短炮”和高像素智能手机。然后,相关的图片视频就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 传统节日活动,以及其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之所以能够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不仅仅是由于传承人、从业者、参与者的代际传承,也与当今日益发达的人际传播息息相关。可以说,传播与传承缺一不可,共同维系着传统文化事象活态存在的生命力。 全民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中央刚刚发布并开始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要求形成人人传承...
查看更多
浙江传统工艺传承发展迈入“3.0时代”——“走进
非遗
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观察
2017.05.22
专题报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2016年9月举办的G20杭州峰会上,以浙江传统工艺代表性
非遗
项目为主的各式国礼,让世人领略了中华传统艺术之魅力,更惊艳于号称“百工之乡”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瑰丽。钱塘潮涌,门类繁多、种类齐全的传统工艺,在吴越大地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并在互联网时代再次站上创新发展的潮头,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浙江经验,成为钱塘之畔又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线……如今,媒体再次把目光聚焦于浙江。5月19日至23日,中国文化报社记者与人民日报、新华...
查看更多
民俗学家柯杨:守望西北50余年 将“花儿”带向世界
2017.05.22
人物
“热爱者、探索者、守望者”,甘肃民俗学家柯杨先生2014年回顾自己从事民俗教学与文化事业的50年,曾这样自我评价道。2017年5月16日15时41分,中国民俗学会原副会长、兰州大学原中文系系主任柯杨教授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82岁。图为柯杨先生(兰州大学供图)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登渤追忆起恩师柯杨,学生时代的画面顿时涌上心头。他说,柯先生父亲是甘肃一代名医,但先生却选择了专门去研究民间文学这种带有“下巴里人”的、充满田野泥土气息的一门学问,守望西北民俗文化50...
查看更多
“中华文脉——新疆
非遗
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
2017.05.22
10周年媒体报道
2008年4月,《玛纳斯》申报组在克州阿合奇县进行调查。图为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摄影:苏海龙) 原标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文脉——新疆
非遗
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新疆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是我区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绚丽的...
查看更多
“中华文脉——新疆
非遗
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
2017.05.22
专题报道
2008年4月,《玛纳斯》申报组在克州阿合奇县进行调查。图为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摄影:苏海龙) 原标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文脉——新疆
非遗
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新疆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是我区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绚丽的奇葩。我区...
查看更多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基于
非遗
社会实践与现象的观察思考
2017.05.19
论坛
摘要:国家的现代化开启了新时代,电话和网络普及、农民工大潮、城乡差距缩小……种种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乡村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迎来了文化遗产时代,
非遗
保护逐渐进入常态化。互联网时代与文化遗产时代的相遇产生了一些列文化现象:文化物流、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化同质、文化衍生、文化功利……这些
非遗
传承问题的突显为
非遗
传承带来挑战。 国家在
非遗
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断实施新政策、新方案,尤其是文化部自2015年开展的
非遗
...
查看更多
“80后”
非遗
传承人的探索之旅“
非遗
进清华”研修成果展亮相佛山,传统工艺尽显青春魅力
2017.05.18
专题报道
3D打印也能制作出花纹繁复、雕刻细腻的佛山狮头?彩灯与陶艺、木版年画与南海藤编跨界混搭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日前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开幕的“青春
非遗
,多彩佛山——‘
非遗
进清华’第五期研修班结业成果展”与公众见面,展品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工艺的想象。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共展出佛山研修班学员与清华导师联合创作的62项、240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 “
非遗
进清华”研修班活动是中国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
查看更多
非遗
进清华 青瓷、漆艺邂逅创新设计
2017.05.17
相关资讯
2017年5月8日上午,文化部、教育部“中国
非遗
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再次启动。第六期和第七期研修班的主题分别为青瓷和漆艺,采取精准招生的方式,遴选出行业中的优秀传承人,与全球创新设计项目(GID)融合,在国际化、跨学科的学习氛围中,促进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激发传统文化自身活力。 培训班成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赛表示,清华美院是全国高校“研培计划”执行单位之一,学院为传承人配备了优...
查看更多
非遗
老了,我却不愿他离去--从文博会看
非遗
传人的困境与希望
2017.05.17
专题报道
当神话故事搭上5D技术,以强烈的艺术效果震撼人心时;当传统出版物借助有声阅读APP,呈现全新的阅读方式时;当课堂教学、景区展示通过VR呈现,变得唾手可及时……还有一批传统的古老工艺,只能靠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一捏一揉的手工劳动创造而成。 女书习俗、黄梅挑花、土家族织锦、油纸伞制作技艺……在15日闭幕的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一批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沃土的传统手工艺
非遗
项目及其传人集中亮相,却难以吸引更多年轻的目光。 “
非遗
+”初现活力 “手拿针线挑新衣...
查看更多
1
845
846
847
848
849
10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