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6月13日为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10余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保护成果更是受到许多行业的高度关注。非遗保护已不再仅仅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责,非遗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保护成果也正在被全社会共享。     “非遗+教育”“非遗+设计”“非遗+旅游”“非遗+影视”……如果说“互联网+”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那么不断扩展的“非遗+”相关行业领域则迅速催生新的创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文化系统将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这一活动主题,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非遗魅力、共享保护成果。     福建:     国际性交流 区域性展演     在我国“文化遗产日”设立十周年之际,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在福建省文化厅领导下,组织了一系列国际性、区域性非遗交流与展演活动,全面展示近年来福建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     系列活动包括非遗进佛光山、偶戏连台、丝路非遗系列展及非遗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三地联手,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厚德载物的精神,是维系整个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为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将在第10个“文化遗产日”期间,联合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   活动: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   时间:6月13日—16日  10︰00—16︰00   地...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6月9日晚,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杭州市文广新局承办的“中国梦·非遗梦”第十届浙江省非遗节暨2015“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杭州)展演活动在杭州市余杭区体育馆举行。接下来,2015“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主题活动也将陆续展开。   整台展演节目由“序:滚滚向前”“上篇:龙马精神‘浙’十年”“下篇:走在前列谋新篇”和“跋:百花齐放”4个篇章组成,以传统表演艺术的形式,回望浙江非遗保护10年所取得的成绩,展望浙江非...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为促进现代教育与非遗保护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推进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近日,文化部非遗司致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院校,邀请参观第五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是国际社会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2007年至今,成都已经成功举办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高凤莲(中)与刘洁琼(右)在非遗展示会上   1996年正月,我和母亲高凤莲(延川剪纸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化馆举办的民间剪纸培训班。母亲盘腿一坐,淡定自如、胸有成竹地剪着。剪子是银马,红纸就是家乡的黄土高原,她娴熟地在家乡土地上奔跑着,不到一会儿工夫,一朵红彤彤的“花”便神奇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我眼里,母亲就是世上最美丽的“花神”。   我不禁手痒心动,要母亲指导我,可她就撂了几句话:“靠心去铰,女大自巧,狗大自咬。那是一圪垯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传习所内举办的传习活动 于2009年修缮一新的苏州昆剧传习所   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于1921年。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明天启元年到清康熙末年,这百年间为极盛时期;清代中叶以后,昆曲逐渐由盛而衰;到清代后期,昆曲班社大量减少,在苏州、上海仅存大雅、全福等几个班社;辛亥革命之后,连全福班也难以维持。至上世纪20年代,盛行一时的昆曲面临着消亡、失传的危机。老苏州昆剧传习所就是在昆曲艺术处于衰落颓败的情况下创...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4日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的“非遗剧种经典折子戏专场”,拉开了“中国文化遗产日”十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展演及学术活动的大幕。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此次系列活动,还包括越剧《追鱼》《牡丹亭》,越剧经典折子戏专场、豫剧《朱丽小姐》、京剧《生死恨》等演出及学术研讨活动“全国非遗剧种——越剧艺术研讨会”。  展演既包含了京剧、昆曲、藏戏、粤剧四个世界级非遗剧种,还囊括了秦腔、豫剧、黄梅戏、越剧四个国家级非遗剧种;既有耳熟能详的京剧剧目《锁麟囊...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非遗函〔2015〕3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占到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已刻不容缓。根据《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为全面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将有关事宜...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居素普·玛玛依与另两位国家级玛纳斯奇近年相继去世,保护玛纳斯奇,加快对玛纳斯奇的研究,迫在眉睫!”我国知名突厥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胡振华在日前举办的“《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研讨会上忧心忡忡地呼吁。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英雄史诗,它与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目前我国境内记录的《玛纳斯》仅居素普&midd...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