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石顺民(左一)在表演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每个村寨都有打鼓高手,爱好打鼓的年轻人既可以跟随自己喜爱的鼓手学习,也可以自己琢磨、发挥,好的鼓手往往都有自创的击鼓技法和舞蹈风格。时至今日,湘西苗族鼓舞之所以有数十种不同风格的表演技法,是与一代代鼓舞艺术家的努力和创新分不开的——   2013年,笔者曾在湖南吉首国际鼓文化节“鼓王争霸赛暨国家非遗传承人选拔赛”决赛现场,目睹了新一代湘西苗族鼓舞鼓王的诞生。这场盛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皮影,被当今世界公认为“电影鼻祖”。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不久前这样写道:“在它面前,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种‘借光显影’的特殊的戏剧艺术穿越古今,使人生的几十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影戏已经呈现出严重濒危状态,如果再不进行抢救和保护,用不了多久,这一艺术形式就会消失。”几句话,既点出了中国皮影这一人类历史文化瑰宝的价值高度,也点出了其在当下面临的险恶局面。从2004年12月到2008年6月...
查看更多
人物
  在新疆墨玉县奎牙镇萨亚特村,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达斯坦代表性传承人,他叫乌布力艾散·麦麦提,今年61岁。因为达斯坦,乌布力艾散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近日,记者走进老人的家,听他讲述自己与达斯坦的故事。   出生达斯坦奇世家   维吾尔族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的曲艺形式。达斯坦,维吾尔语意为叙事长诗,弹唱达斯坦的歌手被称为达斯坦奇(达斯坦艺人)。乌布力艾散出生在一个达斯坦奇世家,他是第五代传人。   “那时候在墨玉县,人们提到父亲麦麦...
查看更多
人物
   赤列老人在仓姑寺茶馆为群众讲说喇嘛玛尼说唱艺术。     导读: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赤列。   在拉萨的高楼大厦与汽车火车的鸣笛声中,赤列老人悠远的说唱似乎与这些相去甚远。但是,如果我们经过某个小巷或转经道,恰逢老人正在说唱,我们一定会停下脚...
查看更多
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如“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创业创新”等。显然,在我国今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将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同样,非遗保护也是新世纪和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词。那么,非遗保护与创新是什么关系?非遗保护能否融入社会创新的主旋律?   一谈起非遗保护,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把它与“真实性...
查看更多
论坛
  在非遗项目中,我国的民族戏曲、各地方剧种占了一定的比重。而戏曲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不少剧种现在还存活于舞台上,所以要采取活态保护的方法,这种保护必须与他们的演出和创作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把戏曲的传统剧目、表演技艺、审美原则、创造法则等保存和传承下来,同时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作一些新的剧目,对艺术本体做一些丰富和创新。于是,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成为戏曲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由于我兼任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评委,要...
查看更多
论坛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与各民族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对现存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传承,因此,重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发现与培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现实诉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遗产,注重的是可传承性,只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承,才能使口传心授的文化符号和特殊技艺,使民族文化的根基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成为人类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3月31日下午,在山东德州开往济南的高铁上,春雨拍打着车窗,车内的刘俊昌心里颇不平静。这位国家级非遗项目宁津杂技的代表性传承人,此行是去济南参加2015年山东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由山东省文化厅非遗处组织的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将在4月份举办4期,全省312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将被轮训一遍。在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外,山东这几年开始探索多元化的非遗传承保障措施,成效初显。   “市里昨天刚通知我,说其他传承人岁数很大,来不及准备,就让我一个年...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它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它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民俗性、传承性、民族性。它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为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作为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
查看更多
论坛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中的精华被定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并给予各项优惠政策,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各种补贴和帮助。但不得不承认,非遗保护仍面临很多问题,如公众了解度不够,缺乏推广途径,难觅传承技艺的接班人等。   其中突出的问题在于传承乏力,而传承人恰恰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核心是以人为载体,它的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