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
文化?成都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2013.07.01
专题报道
非遗
文化·成都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银丝画工艺复杂精美银丝画
非遗
传人秀绝技 如果说到成都有哪些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很多人的脑海中可能会立刻涌现出精美的蜀绣,华丽的蜀锦,甚至是光鲜夺目的漆器。但很少有人知道,成都还有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银花丝。它因高超和精湛的技艺,曾一度风靡全球。 现在,这项发源于成都,兴盛于成都的手工技艺,已被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道安,则是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国家级
非遗
传承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位能掌握成都银花丝技术全部...
查看更多
非遗
保护要以“人”为本
2013.07.01
论坛
非遗
保护要以“人”为本 张晓明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关注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很少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那种附着在人而不是无生命的物上的遗产,其重要特点就是依托人而存在,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形式,其传承与传播主要依靠人的行为。伴着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代表性传承人慢慢老去难以为继,人们日渐认识到:只有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
查看更多
明清私家园林:昆曲兴盛的文化空间
2013.06.28
论坛
明清私家园林:昆曲兴盛的文化空间 “私家园林”在古代指官宦仕家、文人雅士或商贾大户等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兴建的园林,民间通常冠以姓氏称为“某家花园”或“某园”。它有别于皇家园林而存在,集中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与住宅紧紧相连,成为士大夫举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古典私家园林大多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 以往的研究,一般将明清私家园林作为“园林建造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然而,其作为“文化空间”而与“
非遗
”产生...
查看更多
让“
非遗
”不再遗憾
2013.06.27
专题报道
让“
非遗
”不再遗憾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却渐趋恶化,面临诸多遗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活灵活现的皮影戏表演、华丽绚烂的少数民族服装制作、声势浩大的羌族羊皮鼓表演,到哥伦比亚黑白狂欢节、撒丁岛牧歌文化、印度尼西亚的蜡染印花工艺,再到色彩鲜艳的木版年画、漂亮玲珑的庆阳香包、制作精美的油纸伞,甚至是成都的盖碗茶、雅安的黑茶…… 这些你听说过的、接触过的、可...
查看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非遗
应成为日常所需
2013.06.27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非遗
应成为日常所需 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
非遗
传承的看法。 创意产业正在改变中国经济,文化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你怎样评价这10年来
非遗
大会对推动
非遗
保护工作发挥的作用? 博科娃:国际
非遗
大会原本是为了表彰
非遗
的收录而设立的,而现在,它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3个国家经会议批准成为《公...
查看更多
西藏
非遗
保护: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活态文化
2013.06.27
论坛
西藏
非遗
保护: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活态文化 藏传颜料依靠其特有的千年不变的性能,尤其是雪域高原所独有的自然环境气候,使得西藏以壁画、唐卡为主的绘画艺术风格别样、特色浓郁,成为西藏古文明的象征和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遗产之一。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西藏民族土壤中的活态文化,不能脱离生产者和享用者而独立存在,不能进行凝固的“死”保护,必须进行活态的保护。而活态保护的关键在于对传承主体的保护,主要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 这些身怀绝技...
查看更多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延续内核重于回归形式
2013.06.27
论坛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延续内核重于回归形式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自2008年1月1日起,中秋、端午、清明传统节日与春节一起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端午,还被列入首批国家级“
非遗
”名录。这样一个受到特殊对待的传统节日,我们今天会怎样度过?端午,又能否如政府与专家所期待的那样,在传统文化传承上起到应有作用? 端午节味儿淡了 端午节在传统中是个盛大节日,“一个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
查看更多
与时俱进的“
非遗
”保护理论
2013.06.27
论坛
与时俱进的“
非遗
”保护理论郭 苒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浪潮。中国作为缔约国,积极参与
非遗
保护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不仅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道路,并在相关理论建设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此过程中,由王文章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查看更多
非遗
后时代的传承守望与思考
2013.06.27
专题报道
日前,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题为“呵护传承人,关注守望者——
非遗
后时代民间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论坛上,与会专家就近年来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传承状况、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从“重申报”向“重传承”过渡 “目前,
非遗
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仍...
查看更多
非遗
传承人进“宫”修宝
2013.06.27
专题报道
非遗
传承人进“宫”修宝 6月26日,尚未开放的故宫慈宁宫,迎来了七八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戴着临时进门牌,眼神总在文物边边角角的破损处盘桓。未来1周之内,这些身怀绝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进宫学“规矩”,之后开始参与宫廷文物的修缮和保养,逐步对木器家具、宫廷灯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佩刀佩剑、盔头、缂丝挂屏等7个类别的文物进行修复保护。 目前,故宫院藏180余万件文物中,大约百万件亟待保养,其中一部分需要抢修。但是由于故宫科技文保人员数量有限,难...
查看更多
1
912
913
914
915
916
10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