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论坛
非遗“重申报”“轻保护”,原因何在    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陆续公布,许多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一旦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似乎也就此终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重申报”、“轻保护”。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以为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首先,在与经济效益有关的遗产项目上,常常会由于申报成功后的“重开发”而导致了客观上的“轻保护”行为的发生。在中国,许多地方对非物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世界级非遗”黎锦两年抢救记 多形式传习织女  五指山番茅村,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黎锦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兰香(左)。  双面绣图案精美。  保亭甘什岭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全面展示黎族传统黎锦编织。  抢救“非遗”黎锦  国家“非遗”黎锦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容亚美。  2009年10月,黎锦染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政府在申报这一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时,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郑重承诺,保证使黎族的这一传统技...
查看更多
论坛
生产性保护:非遗的“自我造血”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织锦传习所云南建水紫陶生产作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体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生存智慧,乃至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中国非遗保护严格贯彻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存续状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了以下几种保护方式: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实践证明,这几种方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2012年2月22日在此间成立,标志着中国将通过这一中心推动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非遗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亚太中心举行成立仪式后召开第一次会议,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王文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出席仪式。  赵少华在致辞中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认为亚太中心的成立传达了中国为世界非物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生产性保护急需政策护航 非遗企业盼望减负    2012年2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落下帷幕,188项非遗项目和近2000件展览实物让观众看到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取得的硕果。然而,在欣喜之余,记者发现非遗生产性保护目前也存在着诸多政策瓶颈,制约着非遗项目继续做大做强。  非遗企业盼望减负  “在前几年的调查中,传统手工艺企业税负最高的达到33.6%。”南京大学教授徐乙艺在非遗生产性保护座谈会上表示。在记者采访中,不少非遗项目...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亚太非遗中心”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讲话   2012年2月22日上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西藏大厦召开。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国际处处长王汉杰主持开幕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和中国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发表重要讲话。赵少华为班德林颁发“亚太...
查看更多
论坛
朝戈金: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六中全会解读之四     【嘉宾介绍】 朝戈金,男,蒙古族。法学(民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兼临时党委书记、研究员;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首席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生产性保护之路:坚持手工制作独特性来源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中,经济效益从来不应该是我们着眼和追求的目标,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会伤害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表演化和商业化倾向是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2月7日上午,北京正经历着一次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前来观看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的观众仍然络绎不绝、热气腾腾。展馆外的广场上,山东海阳盘石店镇薛家大秧歌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龙泉青瓷四十载缩影 从沉寂一隅到再次响誉世界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定昌来说,永无止境是他的艺术追求徐定昌青瓷代表作品之一梵山玉音   从浙江省龙泉市国营上垟瓷厂的一个普通员工,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这一条从艺之路,浙江省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会长徐定昌走了整整四十年,而他的青瓷人生也是青瓷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沉睡、苏醒、中兴,及至再次迈向复兴的真实缩影。    龙泉青瓷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在吸取发扬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的基础上,在宋代达到颠峰,因“青如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钧瓷烧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坚守手工制作的底线    “手不离泥,泥不离手”。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钧瓷烧制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任星航的技艺展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见他撸起袖子,拿起从河南禹州带来的陶土,开始在转盘上拉起坯来。仅几分钟,原本硬邦邦的泥土就迅速幻化成了一个造型精美的器皿。能在现场如此近距离地观看到和泥、拉坯等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不少人大开眼界、直呼过瘾。    钧瓷始烧于唐代,成熟、鼎盛于宋...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