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8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一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西藏藏剧团:农牧民群众是藏戏生命 是承继意义所在资料图片:8月1日,藏戏演员在清唱藏戏《朗萨雯波》选段。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资料图片:这是2008年8月21日拍摄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剧照。新华社记者 张善臣摄    一阵钹鼓响过之后,堆龙德庆县乃琼镇村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觉果节藏戏表演,那是对辛勤劳作的慰劳,也是对丰收的企盼。     华彩的服饰、粗犷的动作、宏大的气势,还有演员那响遏行云的雄浑之音,把八大藏戏之一《朗萨》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次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世界非遗数急剧膨胀 喜或忧?     22项!一夜之间,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急剧膨胀。高兴之余,也不免令人担忧:所谓“物以稀为贵”,“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会不会因此掉价?    据悉,此次韩国也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韩国媒体报道说,新增5项之后,韩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8项。中国的“优异成绩”更是让世人关注。    “我是喜忧参半。”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如是说。“感觉这是一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22个世界“非遗”申请项目全部获得通过,在入选名录国家中,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非遗”项目迎来“中国年” 入选26项世界第一    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全部列入。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该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相关人士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超越这个数量...
查看更多
资讯
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全部列入。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该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相关人士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超越这个数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大规模地获得世界认可,背后的意味是什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走在世界“非遗”保护的前列    北京时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献给正在欢庆共和国六十华诞的中国人民一份大礼。  当天通过的76项“代表作名录”中,我国申报的包括中国书法、格萨尔、妈祖信俗等22项全部入围。一夜之间,中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2项列入“代表作名录” 3项列入“急需保护的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阿根廷的探戈舞、日本的雅乐、越南的北宁官贺民歌、中国的桑蚕丝织技艺等在内76个项目日前被宣布为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9月28日至10月2日于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申报的包括桑蚕丝织技艺、格萨尔、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史诗表...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日前在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出的首批进入该《名录》的遗产名单。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日前,汪清县朝鲜族农乐舞等22个中国项目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东北三省惟一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此次我国惟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舞蹈类项目。 汪清县已经在幼儿园、中小学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培训基地,还在我国朝鲜族农乐舞之乡汪清县百草沟镇建立了传习所,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使其发扬光大。 朝鲜族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深圳扎根开花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彭炜(右三)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调研。“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代表性传承人”陈汴生(左一)为外籍患者诊疗。 由“郭春园中医发展基金”资助的中医骨伤科学生为郭春园铜像献花。    主要由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传承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深圳文化工作者从全市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发掘整理出的珍贵项目。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柳长华见证了“平乐郭氏正骨”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两节相逢催生新节日文化   今年国庆、中秋“两节相逢”不仅让人们享受了最长的一个黄金周,而且带来分外热烈的节日气氛。中秋节前,专门研究节日文化的民俗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说,在未来几年,国庆、中秋“两节相逢”的情况将多次出现。如2012年,中秋节是公历的9月30日,与国庆节前后相连;2017年,中秋节是10月4日,几乎和今年一样;而2020年,中秋节与国庆将在同一天!两节同庆将使节日文化更加丰富。  长期以来,除了春节的地位无法撼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