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发布会现场 为叫响河南非遗品类、提升非遗招牌影响力、提高河南非遗美食在全国的知名度,5月29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办,百度地图、百度文心一格、河南一百度技术支持的“赏非遗 品美食”河南非遗美食打卡赛在郑州正式启动。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建州出席会议,并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任李全民、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三级调研员王立勇、厅宣传推广处三级调研...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2023年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活动周在九江湖口县石钟山风景区启动。活动周以“文旅融合共享非遗”为主题,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九江市政府共同主办。 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九鹰抚景·嘉游赣”“传承寻根之旅”“环鄱阳湖非遗体验之旅”3条跨区域非遗旅游线路和11条各设区市推出的非遗旅游线路。主办方还邀请了全省119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展示展演和现场体验活动,湖口草龙、万载得胜鼓、弋阳腔、高安采茶戏、莲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腾冲农民画传承人贾明安在雕刻甲马印版(摄影:徐鑫雨/光明图片) 初夏,云南腾冲和顺古镇古建筑星罗棋布,小河蜿蜒缠绕,宛如一幅水墨画,颇具江南韵味。5月19日,第13个“中国旅游日”的到来,点亮了作为活动主会场的这座古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腾冲,共同感受“极边第一城”的旖旎风光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围圈、携手、顿足”中跳一场拉祜族芦笙舞,体验一次神奇的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感受没有稿样随手可剪的傣族剪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积极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新格局。广东非遗保护工作建章立制取得新成效,基础工作收获新成果,场馆建设取得新进展,传承传播呈现新气象,服务大局展现新作为。 加强顶层设计 服务重大战略 广东积极推进非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挥非遗在粤...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5月26日下午,“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本场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主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作主发布,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的主会场活动主要有五大亮点: 一、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会以粤港澳龙舟点睛拉开帷幕,将发布10条广...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园博园内,是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一园一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展馆总建筑面积31000㎡,总展陈面积约为15885㎡,气势恢弘、体量规整的隋唐风格建筑与曲水流觞、水色山光的园区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宫、苑、水”一体、开放而写意的整体空间。 展馆全馆共分为三层,主体空间由1个共享大厅、5个主题展厅和1个临展厅组成。从一层的...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以下简称“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非遗传承实践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查看更多
要闻
5月24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一行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工作做专题调研。 王晨阳司长一行参观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天府根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暨四川省黄河流域非遗展”,实地察看了非遗档案馆建设运行情况,召开了工作座谈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主持会议。 会上,省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省文化和旅游厅法规处,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研磨、分筛、混合、调配、起模……”日前,在宁夏灵武市兴唐苑景区的非遗展示中心,一位学生在数字化虚拟体验互动机上按提示依次点击屏幕,将药材碎成颗粒、磨成粉、揉成丸,体验制作中草药水丸,一旁围观的研学同伴也兴致盎然。“自从引入数字信息技术,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非遗实物,还能借助虚拟场景、影像捕捉、触摸模拟等现代技术手段体验非遗制作过程,沉浸交互式感受非遗魅力。”宁夏灵武市文化馆馆长顾登华告诉记者。 非遗研学只是宁夏“非遗+旅游”深度融合的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科技赋能非遗,促进非遗传播和活态传承,大量非遗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加时尚、新潮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非遗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体现着中国智慧与发展,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非遗解锁更多可能,呈现一派可喜形势。 科技日进千里 非遗生机勃勃 科技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方案,拓展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赛道。对此,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感触颇深:“非遗传承想要更好地表达当...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