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程瑶: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以代表作名录中饮食类
非遗
项目的保护措施为例
2021.03.01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因社区、群体和个人的共同实践而具有其活态性。这种活态性决定了
非遗
保护必须具备过程性的特点。基于此,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实现了范式转换,其中对“保护”(safeguarding)的定义即是一个包含九个环节的工作框架。为了理解这一框架下的
非遗
保护工作,文章选取代表作名录中饮食制备类的
非遗
项目的申报书,通过分析其中列举的保护措施,说明以“社区参与”为原则的过程性保护对于活态遗产...
查看更多
“中国年 湖南味”2021年湖南
非遗
元宵喜乐会在洋湖水街举行!
2021.03.01
地方新闻
重拾民族记忆里的绚烂,展示文化遗产的瑰丽神奇,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源头根脉,传承湖湘风情的浪漫精彩。 为进一步增强中华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内涵,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湖南
非遗
与传统节日相融合,推进湖南
非遗
进旅游景区,营造欢乐喜庆、健康祥和的传统元宵佳节氛围,2021年2月26日元宵节当天,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
非遗
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中国年 湖南味”2021年湖南
非遗
元宵...
查看更多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文旅力量
2021.02.26
专题报道
文化和旅游部
非遗
司支持建设的苗绣国家
非遗
扶贫就业工坊内景。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干部深入贫困户调研。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扶贫集团驻酉阳车田乡清明村工作队指导发展的叶用枸杞产业喜获丰收。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至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任第一书记张军在村里的工作照。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文化...
查看更多
河北多彩
非遗
闹元宵
2021.02.26
地方新闻
火树银花不夜天,花灯灯谜纸上言。元宵节前,河北省各地纷纷开展闹元宵活动。 涿州音乐
非遗
迎元宵 图为传了300多年的抡花表演。(摄影:梁志清) 2月25日,元宵节头一天,涿州市高官庄镇的“上庄村音乐会”如期上演。30余名乐师手拿笛子、笙、云锣等乐器,演奏出一首首高亢激昂、喜庆欢乐的乐曲,伴随着跑旱船表演,营造出一片喜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据了解,“上庄村音乐会”至少在清代就已出现,后经民国...
查看更多
非遗
助力精准扶贫
2021.02.25
专题报道
查看更多
广西:
非遗
成群众脱贫创收利器
2021.02.25
专题报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里,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织锦;龙胜各族自治县教育局、泗水乡社区学习中心举办竹编工艺培训班,邀请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工艺传承人为53名学员现场传艺……近年来,广西深入挖掘丰富的
非遗
资源,强化传承和利用,使
非遗
项目不仅融入了人民日常生活,更是成为群众脱贫创收的利器,“
非遗
+扶贫”“工艺+就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指尖经济”点亮生活 壮锦、绣球都是广西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特产...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2021.02.25
要闻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一级演员李克(已退休)、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一级演员李克 李克...
查看更多
琴学:一个国学的触点
2021.02.25
论坛
【摘要】琴学复兴的聚集性行为,特别是裹挟于国学复兴背景下的聚集性行为,一定包含了人们对意义世界的追求,任何持续性的社会行动背后一定有一种强大且意义完备的话语系统作支撑。如果说古代琴学传承是因为具有一个支撑其传播的社会阶层“文人”群体的话,那么,当代也出现了一个足以支撑其传播的社会阶层“中产阶层”,他们需要一种与阶序的品行和趣味相匹配的表达载体。琴徽构成一组抗拒喧嚣的触点,一种对“现代”同质化的否定性力量。琴乐因处边缘而未受污染,是器乐中唯一未经西方与...
查看更多
农村“云上
非遗
”渐升温 重塑年俗唤“现代学徒制”
2021.02.25
专题报道
直播间里展
非遗
、VR全景看专场、
非遗
传承人云端“亲授”技艺……为解城市“原年人”乡愁,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多地开启“云上
非遗
”活动,让厚植于乡土的
非遗
文化通过网络在农村“翻红”升温,冀通过云端呼唤“现代学徒制”重塑年俗。 国家级
非遗
兰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每年正月初二,兰州皋兰县各村社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受疫情影响,该地的太平鼓已有两年没有“奏响”了。 “今年很多老乡都不能回家过年,突然收到朋友信息说很想看太平鼓表演...
查看更多
非遗
技艺助脱贫
2021.02.25
专题报道
2月24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甘肃省
非遗
扶贫就业工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安族 腰刀锻制技艺传承人马尕主麻正在对保安腰刀的刀坯进行抛光。(摄影:马莎)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明创造的一项手工艺品。其锻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复杂,一把保安腰刀最多要经历几十道工序才可制作完成。如今,抡锤打刀虽然不再是保安族群众最主要的经济...
查看更多
1
496
497
498
499
500
10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