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中国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现场 汨罗江上,4条龙舟赛道鼓声此起彼伏,桨板整齐划一,龙舟逐浪竞渡。汨罗江两岸,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欢呼雀跃地为自己心仪的队伍加油鼓劲。今岁端阳,记者在有着“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之称的湖南省汨罗市,置身于汨罗江畔这一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化场景中,感受“端午源头过端午,龙舟故里赛龙舟”的浓厚节日氛围。 汨罗市因汨罗江而得名。两千余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自沉,此后每...
查看更多
要闻
中俄非遗游园会活动火热开展(黑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和“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各地文旅部门积极开展多姿多彩、亮点纷呈的线上线下活动,不断推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推动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 运河之畔,群龙竞舞。6月3日,浙江海宁千年古镇长安镇热闹非凡,伴随着海宁市第二届舞龙大赛开赛,该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
查看更多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摸索产学融合新路
学科建设
2021年2月1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以下简称“非遗专业”)。河北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是全国首次获批该专业的11家院校之一。2023年8月,新增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迎来了第一批本科生,共计39人。2024年9月预计招录80 人。经过两年的筹备和深入调研及论证...
查看更多
要闻
2024年6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之一“民间社火的当代实践——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行开班仪式。本次研讨班由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乔燕莉处长参加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鞠熙副教授担任主持,30位来自山西省长治...
查看更多
要闻
第140期:2024年5月13日—6月10日 1.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文化和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 2.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 3.亚太非遗国际培训中心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4.“世间日月·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馆藏皮影精品展开幕 5.2024“国际茶日”主题系列活动在中国非遗馆举办 6.继古开今——当代五体书法大展在四川...
查看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
通知公告
【背景】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明确了17个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促进健康、提高教育水平、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等方面,目的是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目标涵盖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梳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共同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将“非遗与可持续发展”列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
查看更多
要闻
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活动。 今年是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举办1.2万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特色活动。重点活动包括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
查看更多
要闻
2024年6月3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夹江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继古开今——当代五体书法大展暨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纸砚制作技艺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在“千年竹纸之乡”——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开幕。 本次活动以“系统...
查看更多
—— 展陈接地气 非遗聚人气(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专题报道
不仅能欣赏展览,还能体验互动、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参加非遗研学……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立体多样的展览形式让观众充分感受非遗的魅力。自建成并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注重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营造接地气、有活力、生活化的文化空间,让更多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色彩明丽”“构图高级”“工艺精湛”……“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中国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太音·瑶庐”将浙派“古雅气”融入茶空间的细节中,“禺沐青云”将“巧匠气”藏于茶器中……为促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系统性保护,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扎实做好茶申遗成功“后半篇文章”,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推出首批25家浙江省级“非遗茶空间”,将非遗项目的展示、传播、体验与茶事经营活动深度整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非遗茶生活”形态。 ▲ 安吉茶园 ▲ “宋韵白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