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人物
非遗传承人曹纳木(受访者供图)“以前的日子是论天过,现在是论秒的,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是没那么多时间了。”7月2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曹纳木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鄂托克前旗见到曹纳木时,他正忙着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歌。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曹...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7月11日上午,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江北新区宣传部联合主办,南京市江北新区文化馆承办,南京市文化馆协办的“枫林杯”江浙沪2018剪纸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巡回展(南京站)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文化馆七楼展厅正式开展。江苏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文化馆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南京江北新区宣传部副部长魏川雄致开幕词,江苏省文...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7月11日上午,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江北新区宣传部联合主办,南京市江北新区文化馆承办,南京市文化馆协办的“枫林杯”江浙沪2018剪纸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巡回展(南京站)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文化馆七楼展厅正式开展。江苏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文化馆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南京江北新区宣传部副部长魏川雄致开幕词,江...
查看更多
论坛
乌丙安简介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当地时间二○一八年七月十一日晨六时四十五分在德国柏林因病逝世,享年九十岁。    乌丙安  蒙古族,1929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全权会员,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18所大学客座教授...
查看更多
要闻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11日晨6时45分在德国柏林因病逝世,享年90岁。乌丙安先生,1929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全权会员,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18所大学客座教授。乌丙安...
查看更多
人物
 綦涛在研究荣昌夏布创新产品。    她出身于艺术世家,10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夏布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还培养了千余名妇女及女大学生掌握专项手工技能,帮助她们创业就业……她就是荣昌夏布代表性传承人綦涛。    綦涛从小热爱国画和书法,在2007年被夏布的制作工艺吸引之后,同年便创办壹秋堂夏布坊。她说:“真正将希望变为现实的,属于那些许愿之后踏实践行的人。”    初出茅庐就经历考验重重    夏布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
查看更多
论坛
 (来源: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我国非遗教育开展有年,其实践现状如何,面临何种困局,如何寻求突破?笔者结合近十年的非遗教育实践和思考,用三句话加以概括:星星之火待燎原之现状,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困局,上下求索重行知求突破。  非遗教育  “四缺”现象显而易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各地非遗教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图片展示、现场展演、传承人示范、观摩传承基地、专家授课、非遗技能大赛、非遗研学、非遗社团……可谓形式多样、琳琅满目。特别是...
查看更多
论坛
      【教改透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源于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对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非遗传承和传统文化传承要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继续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我要继续把歌传下去,传给小孩子们,下一代才有歌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潘萨银花  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能在我这一代丢失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  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再大的本事,没有好工具那也做不出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冯庆钜  学问不能掺假,手艺更不能掺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仙镇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四季生产调》学术专员、云南省元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何志科: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做好非遗抢救性记录工作,我认为,第一,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没有当地主管部门的重视,工作很难开展;第二,项目负责人要有项目资金支配权和工作人员的调配权;第三,项目负责人要对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怀有深厚的情感,对所开展的项目了如指掌;第四,项目负责人应该熟悉传承人生产生活状况,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第五,项目负责人与包括摄影师在内的团队成员要充分沟通,了解少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