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其他新闻
  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文化部于7月中旬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在上海大学、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18所院校陆续展开,预计举办培训班21个,培训人员1290人次,涉及剪纸、刺绣、编织、漆器髹饰、瓷器烧制、金属锻制、唐卡绘制等数十项非遗项目。此次暑期试点培训是该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介绍,启动这一试点工作,是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化修养...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文化部于7月中旬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在上海大学、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18所院校陆续展开,预计举办培训班21个,培训人员1290人次,涉及剪纸、刺绣、编织、漆器髹饰、瓷器烧制、金属锻制、唐卡绘制等数十项非遗项目。此次暑期试点培训是该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介绍,启动这一试点工作,是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文化部于7月中旬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在上海大学、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18所院校陆续展开,预计举办培训班21个,培训人员1290人次,涉及剪纸、刺绣、编织、漆器髹饰、瓷器烧制、金属锻制、唐卡绘制等数十项非遗项目。此次暑期试点培训是该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介绍,启动这一试点工作,是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七月的昆明,阴雨连绵,气温一路走低。然而,随着一场以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为期一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活动的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成为一个热议话题而不断升温。 云南作为试点省份之一,通过积极开展“中国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活动,开阔传承人视野,提升非遗传承人群文化素养与工艺水平,搭建起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现代设计以及现代生活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锡器,不仅蕴含传统文化之美,也是许多人儿时温馨的记忆。锡酒壶、锡水壶曾是许多人家必备的物什;行走于大街小巷,打着梆子、高声吆喝的锡匠曾是东北街头一景。机械化时代,人们逐渐被塑料、玻璃和不锈钢制品包围,传统的锡器和锡匠与生活渐行渐远,锡雕技艺更是面临失传的窘境。如今,东北能够掌握手工打制锡器技艺的人已十分少见,掌握“锡包玉”等锡雕绝活的人仅剩一人,他叫石岩。   一把锡壶需经上万次敲打   7月20日,锦州古塔区广西街一座老居民楼,不时传...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艺函〔2015〕6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摸清我国地方戏曲剧种现状,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2015年至2017年,文化部将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意义   地方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表现和传...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江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名,其中2人已去世,在世的32人中,7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其中有的已丧失了传承能力,部分非遗项目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江西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丁跃为此郁结已久。     为了扭转困境,江西省文化厅近日启动了“非遗传承人关爱工程”,从经济、健康等方面为传承人提供保障与帮扶,并将保护非遗传承人相关内容写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实际上,在浙江、河北、湖北多省出台的非遗条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台山佛教同产生、共兴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并形成了独特的形式,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五台山保留佛教音乐品种较全、使用广泛的寺庙之一“南山寺”。   始于五台山佛教开山分汉传和藏传两大类   刚刚踏进南山寺庙门,就听到吹奏乐器的声音,循声而去,一处僧房旁,一名年青僧人正手捧乐器面对着墙壁练习吹奏,他就是南山寺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靠近天安门的前门一带,历来是北京老字号的密集区,也是展示北京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京绣、中国结、面人等老北京的“非遗”技艺曾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向中外游客展示着京城文化的魅力。然而,随着近年来的城市改造,前门这些展示北京“非遗”技艺的店面逐渐被迫撤离,变得“无家可归”……   租金昂贵,不得不撤店搬离   记者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新建的金街购物广场的地下一层,见到蒋丽娟和她出售绣花鞋的摊位,这是她搬到金街广场开张的第一天。   “今天生意如何?”   “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别人看来不起眼的东西,我却把它看得很金贵。”今年86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帅根元说。19日,安徽望江县鸦滩镇,前来参观望江挑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而这其中不少都是来找帅根元求一幅挑花作品的。   86岁国家非遗传人帅根元痴迷于望江挑花。走进帅根元家里,墙壁上挂满了各种样式的挑花作品,有四凤朝阳图、十二生肖图、振风宝塔图等等,这些都是老先生的作品。帅根元告诉记者,他十几岁就接触挑花了,“我的母亲和姐姐都会挑花,我小时候跟着她们后面学,后来渐渐喜欢上...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