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创建非遗保护的“中国模式”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古老国度,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也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传承与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克服重重障碍,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特别是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道路,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致意,以青春的方式面对传统  刘 璐 非遗学社的学生们在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家香。非遗学社的学生在采访土家族歌手刘开南蛋雕艺人陈洪根向大学生现场授艺。非遗学社的学生在学习汉绣。     牵挂“非遗”的,不只是写满沧桑的面孔。  荆楚大地上,便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的是追寻与守护烙有民族记忆的文化方式——她可能是一段遥远的传说、一张灵动的剪纸,或是一方烂漫的刺绣、一句传唱了千年的山歌……  大学生的田野调查,也许并不周全,甚...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 不该成为“非常遗憾”  在第7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解放周末》专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  这位83岁高龄、仍为“非遗”四处奔走的老人疾呼:当文化遗产被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当“非遗”被当作GDP指标写入规划,“非遗”必然无法逃脱“非常遗憾”的命运。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非遗”保护这本“好经”念“歪”了。  损毁传统文化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山西授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6月9日,山西省2012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暨授牌仪式在太原南宫广场举行。首次授牌1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挂牌基地有:山西水塔醋业、太原双合成食品、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平定县张氏砂器陶艺坊、平定市文亮刻花瓷砂器研究所、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山西广誉远国药、山西黄河中药等。  高平市凤林刺绣传承人赵翠林从小跟着母亲学习刺绣,2003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作坊,开始接...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拉萨开幕  “这个叫什么?”“乌尔朵。”“那个呢?”“江孜卡垫。”2012年6月9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位于拉萨市八廓街附近的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里人头攒动,为期7天的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在当日正式开展。  据介绍,此次大展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承办,近300名各级各类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参展,非遗保护项目共42个,其中展示类非遗保护项目29个,传统歌舞展演类项目13个,分别在手工技艺...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市的根与魂 陈勤建     2005年4月,当时国务院办公厅刚下达《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接到当时上海文广局社文处处长和群众艺术馆调研部主任的电话,邀请我一起探讨关于上海非遗保护的一些基本规划以及筹备召开上海首次非遗保护工作研讨会的事。当时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都在起步阶段,社会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都还没有普遍的认识,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非遗处都尚未建立,但是相关人士能够如此迅速地作出反应,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莫让非遗“空前绝后” 蔡正奋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上海纪念“非遗法”颁布一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获悉:上海约半数非遗项目处在濒危或有濒危可能的状态,亟待进行科学评估,优化传承链结构,创新非遗保护的管理机制。(6月7日《人民日报》)    上海遇到的问题,在全国不少地方同样存在。在湖南,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韶山山歌,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后继乏人。在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因其雕刻技法需长时间锤炼才能学有所成,已没有年轻人来学习。在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开幕   本网讯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在2012年6月9日——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之际,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
查看更多
论坛
论作为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兼及日本的经验与探索陈志勤  摘要: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文化遗产以来,到文化部提出的具有中国非遗保护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可认为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而之后文化部提倡的生产性方式保护,不但会促使非遗的进一步资源化,也会推进保护与利用、发展关系的进一步明朗化,同时,在前一阶段非遗保护工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都将在追求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青海热贡艺术展西安启幕  青海热贡艺术展上的唐卡作品 张一辰 摄 藏族讲解员向游客介绍唐卡艺术  张一辰 摄  2012年6月1日,“心灵归故乡·随身携带的庙宇——青海热贡艺术展”在西安开幕。作为热贡艺术的代表,已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的唐卡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据了解,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热贡艺术始于元...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