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海南保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秋梅在教当地妇女织锦。尹海明 摄     保亭是海南南部山区的一个黎族苗族自治县,这个总人口仅约16万的小县,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宝库”,汇集着4个国家级“非遗” 项目、4个省级“非遗” 项目。  近日,记者走进保亭县城,看到街头建筑装饰多是民族图腾,体现出浓厚的黎苗民族文化氛围。在紧邻县城的番道村,“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省级代...
查看更多
人物
 转刀雕技创新奇——记皮影雕刻大师汪天稳 汪天稳的皮影作品汪天稳     汪天稳,魁梧敦实且腼腆少语,是一个典型的西北汉子,却有一双能与巧媳妇相媲美的手。只见他伏于桌案,左手转动牛皮,右手执刀雕刻,一件皮影精品便脱影而出。汪天稳是陕西皮影协会主席,也是著名的皮影艺术雕刻鉴定专家、陕西省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投师必受苦中苦, 入门要练三年功     汪天稳,1949年生于陕西华县,由于幼时极喜牛皮影子,12岁时被著名皮影雕刻大师...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进程中探传承之路  何悦 常亦殊    今年八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中国“瓷都”景德镇市御封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和桓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不少民间艺术是在深山里的幽兰,虽然香但是无人欣赏。只有通过产业化运作,把它搬出来之后,才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它的魅力。  李和桓表示,与公司合作的技师根据技术水平每月领取保底工资几千到几万元人民币不等,这比以前小作坊式生产的工资要高出3倍多。公司在向海内外传承中华...
查看更多
论坛
 依法保护 重在传承——近距离观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态 杨春        依法保护 重在传承   文化部近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览馆举行“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态的机会。  市场经济的大潮带动人口流动,传媒技术的进步,使很多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面临着传承危机:基本传播对象流失,传承人难以为继……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
查看更多
论坛
要注意保护传承的多样性    来到阳光普照下的鄂尔多斯高原,吸引我们的除了那神圣的成陵文化外,还有古老苍凉的乌审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你会被这些灿烂的遗产所震撼,震撼的主要原因是这些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遗产是对地域文化绝好的归集与总结。人类往往企图通过这些珍贵的遗产对一片土地的生存特征和精神信念进行概括,于是一个地区的非遗往往成为最能吸引人的精神文化,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发掘、概括和分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乌审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部关于公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通知     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办非遗函[2010]499号)要求,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示名单已经确定。为增强推荐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现将入选项目企业和单位公示如下,公示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寻找朝鲜族农乐舞的DNA    为了拍一部片子,赵玉琦和他的团队一大早从北京出发,驱车数千公里,抵达目的地吉林延边汪清县的时候,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了。    这位曾在电视台工作近十年的媒体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为了拍片而披星戴月长途跋涉了。不过,此行与以往不同,他们是受人之托要完成一项科研任务。7月28日,在北京广西大厦的项目验收会上,赵玉琦回忆起最近的这一次旅程,成就感写在了脸上。    委托他们去汪清的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目的则是拍摄一部以朝鲜族农乐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古琴的复兴之路     当古琴随着中国传统“士”阶层的消亡而日渐衰落的时候,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它日渐式微的命运:2003年,“古琴艺术”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古琴的声音。自此之后,“古琴”从远古的“高阁”上向我们姗姗走来,它变得不再高处不胜寒,变得不再曲高和寡。    清冷,“上世纪50年代 弹琴的人不到一百”    5月在“琴川”——江苏常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统蓝印花布的现状  蓝色的底、白色的花,从宋代起源至明清兴盛,手纺、手织、手染的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因结实耐磨、图案吉祥等特点,一直是老百姓喜爱的生活用品。民国后期,由于受到五彩花布的影响,蓝印花布的生产销售规模开始萎缩。后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商品经济的浪潮袭来,农耕文明条件下产生的传统技艺也受到影响,先进工业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现代化纺织机器和先进的印染技艺取代了传统的木质纺纱机、织布机。在江苏南通,原先大规模生产蓝印花布的作坊纷纷改行,至今只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加强非遗保护 群体传承使传统技艺现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脚印,是不同时代民众心理特征的‘活化石’。”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传统艺术表演、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种类繁多,特色鲜明。    这些曾罕为人知的人类遗产,在山西近年来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开始崭露头角。    为了摸清“家底”,从2007年开始,山西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项普...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