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失传工艺复原难入国家级非遗因传承谱系不明确 用象牙蔑丝编织技艺制作的团扇(王铮/摄)        在传统手工技艺行里,制作技艺由辉煌、鼎盛直至走向衰败、失传的个案层出不穷。当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家用品,今天也只能通过稀有的现存文物一睹其芳容。面对无法复制的旷世奇物,人们只能扼腕叹息。能不能恢复制作是业内人都做过的内心拷问,有的人开始了长久的探索,并最终复活了这一传统技艺,他们在工艺美术圈里饱受赞誉,然而在申遗路上却走得并不顺风顺水。    象牙蔑丝编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热贡艺术,危机警报如何解除  博览会上展出热贡唐卡作品(陈沸宇摄)  第三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热贡唐卡博览会,2010年8月22日在有着“热贡艺术之乡”称号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举行。  前几年,同仁县的热贡艺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整体艺术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十分担忧,将其称为“繁荣背后的严重危机”。现如今,危机警报是否得到解除,热贡艺术这朵“民族文化艺术奇葩”还有哪些难题待解……日前,记者再一次走近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010年8月25日下午开始分组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这是该部法律草案首次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一些依靠口传身授予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大量具 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遭到毁弃,亟待通过立法明确有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批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GDP化”倾向  在文化部8月20日举办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论坛”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和传承人,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国实践、申报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009年,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特别是在向联合国“申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在京举行 (本网讯)为了彰显有关单位在申报工作中作出的积极贡献,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整体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和鞭策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形成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文化部于2010年8月2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了“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向参与申报工作的95个单位颁发证书,并举办部分入选项目...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文化厅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  本届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以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闲来敲明月 简板薪火传    湖北五峰、长阳的土家人每逢喜事便会邀请南曲艺人演唱助兴    南曲是湖北地方小曲中一个较为古老的曲种,原名丝弦,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笔者对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历史上在宜昌、荆州等地十分盛行的南曲在这些地方已销声匿迹,目前南曲主要流行于湖北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其中又以长阳县的资丘镇最为盛行,百余名民间艺人还在传唱着这一古老的艺术。    南曲是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中国漆器”正名丛玲玲    传统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其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漆,国人称之为“大漆”,和现今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实际上,“漆”所指本就是大漆,而化学漆仅为“涂料”,与“漆”本无干系。而今,化学涂料已经头顶“漆”字,遮盖了大漆本来的面目。比如,一说到“漆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刷涂过化学涂料的碗,担心危害健康而不会用作餐具。其实,天然漆器绝对是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用具,具有防腐、防潮、轻便、色泽沉着优雅等优点...
查看更多
论坛
古琴艺术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抢救应尽量提前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龚一、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斫琴师王鹏、琴歌演唱家乔珊等古琴艺术家齐聚在京西大觉寺举办的第六届明慧茶院古琴会。会上,琴音清和、雅声逸奏,园内外站满闻音而来的听众,记者借机采访了龚一。  记者:2008年2月,您入选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您是该项目唯一的传承人吗?  龚一:2008年2月这一批授予称号的有10人,一年后,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常州梳篦陷“有梳无篦”尴尬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然而在近日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系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们却发现,常州梳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篦箕”,因为其工艺的复杂、销路的下降、手艺人的老龄化,正呈现即将没落的先兆。常州梳篦这一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有梳无篦”的尴尬。  篦箕从辉煌走向衰落  常州梳篦始自晋代,素有“宫梳名篦”之称。“常州市是梳篦的发源地。梳篦只是个总称,事实上疏者为梳...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