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大暑
搜索
要闻
5月28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施小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云,成都市市长王凤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等出席开幕式。 本届非遗节以“增进交流互鉴、激发传承活力、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创新推出“主宾国+主宾城市”办节模式,设置“活力非遗·天府...
查看更多
图集
5月28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 本届非遗节以“增进交流互鉴、激发传承活力、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创新推出“主宾国+主宾城市”办节模式,设置“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多彩非遗·传承对话”“魅力非遗·国际大展”三大主体板块和“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三大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滑动数字织机的梭子,实时织出蜀锦纹样;戴上VR头显,穿越到商朝探索甲骨文起源;在智能跟练系统前,跟着数字“太极老师”学一招一式;川剧数字变脸装置前,惊叹于动态变幻……在全民关注非遗的今天,科技日进千里,“非遗+科技”碰撞出的火花令人惊艳。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国际非遗节”)主会场现场,诸多非遗数字化应用和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备受观众青睐。 此次国际非遗节特设“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传播”板块,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耕时代形成的各种戏曲艺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戏曲文化在外来文化和新兴娱乐形式的冲击下,生存、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流行地域较小、观众面较少的戏曲剧种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探寻这些已失传及濒临失传剧种的起源、发展脉络,细致剖析它们在唱腔、表演、服装、扮相、道具、剧目等艺术呈现方面的独特魅力,对比成熟剧种应具备的条件,力求挖掘出导致其已失传及濒危现状的内外因素,并借助实地考察、理论建构和对策研究的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及各方资源整合,有...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端午节表现的连续性、包容性、创新性、统一性与和平性等文明特性融入各民族社会发展进程,在“日用而不觉”中推动了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现了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彰显了端午节赓续中华文明基因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力。端午节是各民族共创共享的传统节日,以保佑生命健康、护卫家庭平安和谐为主旨,表达了家国天下的共同理想。端午节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基因,在兼容并包中遵循“多元一体”价值取向,以具体而微的实践行动和磅礴的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查看更多
要闻
5月21日,2025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联盟理事会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农业农村部和文旅部的部署要求,以“传承节气文化,助力产业发展”为主题,回顾总结过去工作,研究落实今年计划。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朴,商丘市委书记李湘豫,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荣誉理事长隋斌出席交流活动并致辞。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理事单位、二十四节气代表...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日前,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岳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湖南岳阳举办。以湘鄂赣皖四省非遗为代表的2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在联展中亮相,共话非遗传承新活力,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文旅融合新体验。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红兵宣布联展启动。 本届联展以“我们的节日 人民的非遗”为主题,构建“1+5+N”的办会格局,即1场启动仪式、5大展览板块和多场直播。其中,展览部分设有四省非遗主题展、长江沿线...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戏曲盔头是演员扮戏时必不可少的佩饰之一,在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有关戏曲盔头的研究一般聚焦于“行头”或“穿关”等方面的文字描述或数字统计,较少关注戏曲盔头的传统制作技艺与行业发展状况,即便偶有提及,也比较简略。在非遗保护的时代背景下,戏曲盔头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局面。从传统戏剧整体保护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戏曲;盔头;技艺;保护;传承...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年龄层次优化、梯次结构合理、覆盖范围广泛、充满传承活力的保护传承队伍,依据《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基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工作实践,回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十年来的主要经验与成果,揭示非遗研培本质上是传承人群与教育机构“双向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而其衍生的创新实践有效增强了非遗的活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学理论框架下,对其中形成的“1+1”协同创新模式、区域性整体保护和跨区域分类保护振兴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院校学术资源与传承人经验有机融合,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转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艺术聚集”与“技艺互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