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8月20日的文化部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副司长表示,近阶段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总结前些年非遗保护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有效保护的办法和途径,争取在一些重点难点上、在保护和传承的关键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树立一批典型,培育一些亮点,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基础性工作。     他透露,下一步,文化部将在非遗保护工作推进方面出台一些新的举措。首当其冲的就是将于明年大规模开展的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是近10年出现的名词和学术术语,但是非遗作为“文化”与人类的文化同步而生、同步发展。在历史上非遗是文化经典的对象,也构成文学经典的一部分。当下非遗仍然可以成为经典,并且通过公众、文化人、政府的多方合力,以及学校教育等多种路径得以实现。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依据普遍化原则,非遗不是经典文化,它属于大众文化,体现的是民众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但是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草根文化”或“媚俗文化...
查看更多
人物
   解码正字戏   正字戏,也叫正音戏,因唱“官腔”(正音)而区别于用闽南语系方言(白字)演唱的地方戏。兼具高腔、昆腔、乱弹、皮黄、小调等声腔,有文物戏剧目2600多个,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剧种,被称为“南戏活化石”。   正字戏在明代流入闽南、粤东,后扎根海陆丰,并在港澳、台湾、东南亚等地传播、演出,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人名片   彭美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
查看更多
人物
尼木县经幡制作技艺传承人格桑纯手工制作的经幡   导读:   在藏区,人们逢年过节都要插挂经幡,象征着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经幡,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经幡,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江畔湖边人们遍插经幡,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经幡,以示对山神岩神的虔诚与供奉;在圣迹古刹张挂五彩风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9月16日,由福建省文化厅、国家大剧院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福建省政府副省长李红等参加了展览开幕仪式。     非遗精品展精选了百余件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寿山石雕、莆田木雕、惠安木雕、福建漆艺、金玉镶嵌工艺等,让观众切身感受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彩魅力与丰厚底蕴。展览还邀请福建的工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新疆的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在新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彰显着新疆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高度自觉。同时,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看准了商机,推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闺”,走向市场化、产业化之路。   “非遗”产品渐受热捧   在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萨依巴格村,说起阿吉·艾买提,没有人不知道,他是这个村有名的土陶艺人,还是新...
查看更多
人物
高培芬,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承人,40年漫漫“琴路”传承千年遗产。 高培芬和张富森琴箫和鸣演奏了经典曲目《捣衣》。      法国巴黎艺术中心《高培芬古琴音乐会》,安静的气氛稍显压抑。此时高培芬正在演绎中国传统乐器:古琴,一个她练了40年的乐器。两国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让她心存忧虑。一曲《长门怨》过后,她开始沉浸在抑扬顿挫的古乐旋律中,彷佛忘记了自我,古朴渊远的古琴精神内核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奏结束后,面对久久不能停歇的掌声,高培芬只能一再翻台,又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珞巴族妇女在织布。    在西藏林芝地区朗县烈村一条公路边一间不大的作坊内,旧式的炉灶上烧着一只传统铁锅,33岁的朗县姑娘加里正不时用筷子捣弄着锅里煮着的纸浆。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从刮剥树皮、煮浆捣料、模具抄纸到烘培抛光,很难想象,正是这间30平方米左右的小作坊、3个人,让古老的金东藏纸重新散发出生命力。而这里,只是“西藏林芝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6个示范点的其中之一,这一由林芝地区委员会、林芝地区行政公署主持,林芝地区文广局、旅游局协助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当吉仁”赛马节          藏族,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歌舞的民族、马背上的民族。马在藏民族的生活史和文化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融入了藏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形成了诸如“茶马古道”、“马术表演”、“马年转山”等特有的“马文化”。   西藏的老百姓喜好观赛马,民间赛马历史在西藏十分悠久。作为入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吉仁”赛马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17世纪,当时的蒙古骑兵驻扎在当雄草原上牧养军马。进行军事训练,并规定每年举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10月10日在济南开幕,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副省长赵润田,济南市市长杨鲁豫等出席开幕式,并共同观看了第三届非遗博览会巡礼片。   本届博览会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交易、创意衍生品和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示、整体性和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示、传承人交流培训及国际板块展示为主要特色。为期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