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13 星期一 农历八月廿二 寒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86)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138)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8)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告别“山寨”重在传承
2015.03.30
论坛
在非遗领域,一代代的传承人在继承老手艺的同时,创作了许多美轮美奂的非遗作品。然而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一些非遗传承人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技艺辛苦创造出的作品却常常面临被“仿制”、“山寨”的风险。 从模仿到生产,这是一个简单的制造程序,在中国文化产品中可谓屡见不鲜,还一度被赋予了一个专属名词——山寨。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是对某一群体和某一地域范围内的特定现象的演绎,在该范围内有普及和使用的公有性,因此产生了大量以模仿为主、从开始的模仿行为发展创新的“山...
查看更多
互联网思维能帮“非遗”什么忙?
2015.03.30
论坛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中的精华被定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并给予各项优惠政策,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各种补贴和帮助。但不得不承认,非遗保护仍面临很多问题,如公众了解度不够,缺乏推广途径,难觅传承技艺的接班人等。 其中突出的问题在于传承乏力,而传承人恰恰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核心是以人为载体,它的拥...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切入点在于传承和开发
2015.04.07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它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它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民俗性、传承性、民族性。它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为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作为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
查看更多
资金之外,非遗传承还需要什么?——山东保护非遗系列举措观察
2015.04.07
专题报道
3月31日下午,在山东德州开往济南的高铁上,春雨拍打着车窗,车内的刘俊昌心里颇不平静。这位国家级非遗
项目
宁津杂技的代表性传承人,此行是去济南参加2015年山东省级非遗
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由山东省文化厅非遗处组织的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将在4月份举办4期,全省312名省级非遗
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将被轮训一遍。在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外,山东这几年开始探索多元化的非遗传承保障措施,成效初显。 “市里昨天刚通知我,说其他传承人岁数很大,来不及准备,就让我一个年...
查看更多
戏曲创新不能“忘本”
2015.04.08
论坛
在非遗
项目
中,我国的民族戏曲、各地方剧种占了一定的比重。而戏曲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不少剧种现在还存活于舞台上,所以要采取活态保护的方法,这种保护必须与他们的演出和创作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把戏曲的传统剧目、表演技艺、审美原则、创造法则等保存和传承下来,同时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作一些新的剧目,对艺术本体做一些丰富和创新。于是,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成为戏曲类非遗
项目
保护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由于我兼任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评委,要...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人赤列:最后的拉萨喇嘛玛尼说唱艺人
2015.04.13
人物
赤列老人在仓姑寺茶馆为群众讲说喇嘛玛尼说唱艺术。 导读: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赤列。 在拉萨的高楼大厦与汽车火车的鸣笛声中,赤列老人悠远的说唱似乎与这些相去甚远。但是,如果我们经过某个小巷或转经道,恰逢老人正在说唱,我们一定会停下脚...
查看更多
千里长淮“一条线”——“国宝”级花鼓灯艺术家陈敬芝
2015.04.13
人物
提起花鼓灯艺人家陈敬芝,淮河两岸的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民谣传道:‘一条线’扭一扭,倒下九十九;‘一条线’回头看,起来一大半;看了‘一条线’,三天不吃饭;听了‘小蜜蜂’,无被可过冬。这是沿淮群众对陈敬芝花鼓灯表演艺术的由衷赞扬。 怀揣敬慕之心,今年盛夏,我在淮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家胜和一级作曲、陈敬芝之子陈希望先生的带领下,专程赴安徽凤台采访了声名远播、和蔼可亲的陈敬芝先生。 我们知道,花鼓灯艺术是淮河流域...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产传承人乌布力艾散倾尽全力传承达斯坦技艺
2015.04.13
人物
在新疆墨玉县奎牙镇萨亚特村,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维吾尔族达斯坦代表性传承人,他叫乌布力艾散·麦麦提,今年61岁。因为达斯坦,乌布力艾散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近日,记者走进老人的家,听他讲述自己与达斯坦的故事。 出生达斯坦奇世家 维吾尔族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的曲艺形式。达斯坦,维吾尔语意为叙事长诗,弹唱达斯坦的歌手被称为达斯坦奇(达斯坦艺人)。乌布力艾散出生在一个达斯坦奇世家,他是第五代传人。 “那时候在墨玉县,人们提到父亲麦麦...
查看更多
湘西苗族鼓舞:在千年鼓声中舞出时代新意
2015.04.20
专题报道
石顺民(左一)在表演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每个村寨都有打鼓高手,爱好打鼓的年轻人既可以跟随自己喜爱的鼓手学习,也可以自己琢磨、发挥,好的鼓手往往都有自创的击鼓技法和舞蹈风格。时至今日,湘西苗族鼓舞之所以有数十种不同风格的表演技法,是与一代代鼓舞艺术家的努力和创新分不开的—— 2013年,笔者曾在湖南吉首国际鼓文化节“鼓王争霸赛暨国家非遗传承人选拔赛”决赛现场,目睹了新一代湘西苗族鼓舞鼓王的诞生。这场盛会...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2015.04.20
专题报道
土家族摆手迎新年、苗族山歌会、藏族羌姆表演……今年春节,全国18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依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开展了多达300余项文化活动,活动从农历腊月二十三一直延续到二月初二,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民族风情中感受到了新鲜的年俗年趣,可谓异彩纷呈。据了解,从2007年至今,我国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些保护区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鲜明的区域和民族特色。 据了解,非遗
项目
不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也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更多是一种“活态...
查看更多
1
184
185
186
187
188
132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