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西部文博会非遗传人“各显神通” 来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2016.09.26
专题报道
9月9日至12日,第八届西部文博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在文博会上进行展演展示。广东舞狮、陕西老腔等精彩的演出及各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手工艺让西安市民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本届西部文博会专门设立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专区。25岁的贵州六盘水苗族姑娘熊兆美点亮蜡烛,用不同大小的刀蘸蜡后在布上作画。在她的刀下,《年年有鱼》、《鸟语花香》等传统蜡画精致呈现。熊兆美从小跟着外婆、妈妈画蜡画,传到她已经是第7代了,熊兆美是当地最年轻的蜡画传...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闭幕
2016.09.26
其他新闻
9月25日上午,历时五天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闭幕。本届博览会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展陈、演示、比赛、体验等形式,全面展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本届博览会共设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展、非遗精品展、传统工艺
项目
比赛、民歌大赛、传统工艺振兴...
查看更多
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地方经验
2016.09.26
论坛
记录的不仅是一招一式 河南抢救性记录执行团队编导 赵 倩 由于非遗
项目
的类别与特点不同,传承人的身体状况、表达能力、家庭环境也有差异,使得我们在做抢救性记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不同的问题。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些经验与思考。现以对撂石锁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沈少三的记录工作为例。 撂石锁是一种古老的武术
项目
,其花样动作有很多通俗形象的名称,像黑狗钻裆、片马腰穿等。沈少三的技艺特点之一是双人套花,也就是两个人在连续做几个花样动作之后再互传...
查看更多
“我们为非遗做直播”——记清华美院暑期非遗回访活动
2016.09.27
专题报道
龙宇(右一)在直播 “直播”是近两年的网络热词,越来越多的网络达人通过直播平台展现才艺、和网友分享好玩儿的故事或产品。那么,“直播”和“非遗”之间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个暑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做了这样的尝试。 “非遗进清华”的延伸 今年暑期,在文化部的倡导下,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延伸,清华美院非遗
项目
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非遗传承人回访活动。考察团兵分七路深入江浙、湘黔、川渝、陕冀等地的传统村落,寻访曾在清华...
查看更多
返本开新 融入生活——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综述
2016.09.28
专题报道
清华大学研培学员蜀绣作品《锦上云彩》(摄影:马婕)新疆哈密工作站的刺绣耳机本报记者(摄影:王学思)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研培学员作品《苏绣团扇》 (摄影: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观众在观赏传统工艺精品展 (摄影:王学思)观众体验皮影戏 (摄影: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服装T台秀现场 (摄影:赵冰心) 十二大重点板块,近千项国内外优秀非遗
项目
,1.5万件非遗作品,4.5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48万余人次到场参观,4000余万元的交易额……9月21日至25日...
查看更多
20年,中国京剧进入青研班时代
2016.09.28
专题报道
于魁智《红鬃烈马》剧照。 资料图片张火丁《春闺梦》剧照。资料图片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创办20年了,9月17日至10月8日,百余名学员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19台传统大戏和一台演唱会,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强强联合的演出让人大过戏瘾,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的6届229名学员,已成为所在剧院团的中坚力量,成为戏曲艺术承上启下的生力军,京剧艺术已进入“青研班时代”。 承上启下栋梁材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创办于1996年,首倡者为时任中...
查看更多
古老赣剧碰撞青春年华大学生创排赣剧《红珠记》
2016.09.30
专题报道
这是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为了家族振兴,他们舍弃真爱,最终醒悟到“沉甸甸,富贵荣华;酸楚楚,情义无价”。9月27日、28日,由南昌大学创排的赣剧《红珠记》在北京中国评剧院上演,感动了在场观众。 “国内综合大学用艺术生排演整台大戏是极少的。更难得的是,《红珠记》在保持赣剧弋阳腔特征的同时又有所创新。”戏曲评论家吴乾浩评价,《红珠记》用赣剧的凄、哀、柔、丽,一唱三叹,把人物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唱腔和音乐来表达感情,是该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赣剧是江...
查看更多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研培计划”成果展亮相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
2016.10.01
成果展示
9月21日,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内的全国57所院校集体亮相,参与国家包括*、新加坡、泰国、尼泊尔等,博览会上全面展示了14000件非遗作品,涉及非遗
项目
近千项。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也应邀参展,展出非遗成果。此次中国非遗博览会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旨在将传统工艺融入当代设计,使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查看更多
佳节又重阳——重阳节习俗知多少?
2016.10.09
专题报道
重阳的来历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称“重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月并阳,故曰重阳。重九成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两晋、南北朝时九月九日人们登高食素,时为“素节”,风行全国,唐时诏令为节,现为天下华人之节。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在汉族和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流行。 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
查看更多
“元气满满的手艺会生长”——中外手工艺人京城论道
2016.10.11
其他新闻
“生活是向前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手艺不应仅仅是一个‘秀’。我们要传承和留住手艺,让手艺真正融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方式里。鲜活的手艺不是简单学会,元气满满的手艺应该是会生长。”10日开班的手工艺设计国际高级研修班上,来自景德镇的学员余乐恩的一番话,道出在座手工艺人的心声。 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首都博物馆主办的“文化管理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手工艺设计国际高级研修班”10日至13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围绕手工艺设计的主题,邀请英国...
查看更多
1
203
204
205
206
207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