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让传统丝绸文化融入时尚生活———访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2017.02.28
专题报道
织造厅内这台织机根据出土的西汉年间织机复原而成,图为工作人员“情景再现”织布场景(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 纺织的起源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蚕桑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丝绸是国宝”,这是丝绸界老前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朱新予先生留下的话,也让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时刻铭记。 “丝绸科技是古代创造发明中独特的一部分,养蚕的生物学知识、织机的机械学原理、染料化学等都是古代社会中的高科技。”坐在环境优美、修缮一新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中...
查看更多
信心更强、业务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文化部系统热议《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
2017.03.01
其他新闻
近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文化部系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第一时间进行深入交流研讨,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大家纷纷表示,规划系统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方向、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既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汇成了文化小康的美好蓝图。规划将凝聚起最广泛的文化力量,推动全社会共同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进。 前瞻性与指导性 作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查看更多
河南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
2017.03.02
其他新闻
2月28日,河南省正式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 该项工程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首先对河南省内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
名录内的传统技艺类
项目
进行调查摸底。 然后,工程将按照“六个一”的标准,为每个
项目
建立一套纸质和数字记录档案,拍摄一批
项目
和传承人专题片,编辑出版一批
项目
图录和传承人口述史,征集一批实物和作品,建成一批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培养一批传统手工艺人才。 按照此前的调查,目...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申遗后的浴火重生
2017.03.02
论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对于九零后、零零后特别是都市里的年轻人,就有点陌生了。在都市里,年轻人也许只知道立春吃春饼、清明祭祀、冬至吃饺子,对其他的节气则语焉不详。让我们倍感高兴的是,去年年底,“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石激起千层浪,“二十四节气”陡然成为热词,也为这一...
查看更多
中国学界如何进一步探索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
2017.03.02
专题报道
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弘扬传统农耕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凝聚着古老的中国智慧,其总结的一整套农耕时间制度在数千年的岁月里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并由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2016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包含怎样的文化内涵、时...
查看更多
小巷三寻:有温度的手工制作
2017.03.02
专题报道
小巷三寻“只做生活中的日用品”郑芬兰的小巷三寻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十几年前,保护非遗还未成为一种共识时,郑芬兰靠着自身对手工艺的热爱以及母亲长年织布给她带来的影响,开始了“小巷三寻”的创业之路。创建之初承受着万人质疑的声音,这个曾经被别人称作“疯子”的女人,屡屡将这种自嘲挂在口边。如今,“小巷三寻”开始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郑芬兰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终于创造出了一片天地。 让手工非遗融入生活 初次见郑芬兰是在2016年9月的一个非遗博览会上...
查看更多
中国“热贡艺术”发祥地: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2017.03.02
专题报道
记者28日从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了解到,当地推出非遗人才进校园,设置传习中心,编撰专业教材,成立唐卡鉴定中心,搭建唐卡追溯体系等“组合拳”,使传统技艺不流失,艺术品市场规范有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被称为“热贡”,即“金色谷地”,是安多藏区文化艺术中心。当地黄南藏戏和以唐卡领衔的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当地年都乎、吾屯、郭玛日等传统村落,“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我们现在已经成立鉴定中心...
查看更多
中国“热贡艺术”发祥地: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2017.03.02
10周年媒体报道
记者28日从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了解到,当地推出非遗人才进校园,设置传习中心,编撰专业教材,成立唐卡鉴定中心,搭建唐卡追溯体系等“组合拳”,使传统技艺不流失,艺术品市场规范有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被称为“热贡”,即“金色谷地”,是安多藏区文化艺术中心。当地黄南藏戏和以唐卡领衔的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当地年都乎、吾屯、郭玛日等传统村落,“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我们现在已经成立鉴定中心...
查看更多
深耕传统民族文化 惠享国家政策东风
2017.03.02
论坛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意见》提出发展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
查看更多
振兴我国刺绣工艺 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
2017.03.03
其他新闻
3月2日,首届中国刺绣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暨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潮州隆重举行,嘉宾云集,以绣会友,共商中国刺绣传统工艺振兴大计。会议现场 出席会议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有:原会长王天凯、会长孙瑞哲、党委常委人事部主任王久新、副会长陈大鹏、副会长孙淮滨、顾问杨东辉,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清华美院院长、现任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当岐,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中国服装协会顾问、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
查看更多
1
224
225
226
227
228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