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2 星期六 农历六月十八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32)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085)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7)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7.05.15
其他新闻
图1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现场2017年5月12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召开。会议系统梳理了我国非遗保护理念,总结交流了非遗保护工作实践经验,并按照文化部党组关于2017年非遗保护工作的要求,谋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有关领导,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文...
查看更多
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综述:“文化+”步入深水区 “一带一路”助力中外交流
2017.05.16
专题报道
为期5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5日落下帷幕。在本届文博会上,各种“文化+”新业态呈现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趋势。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渠道更加丰富,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 “文化+”新业态发展步入深水区 从过去的“新闻出版馆”到本届文博会的“新闻出版·媒体融合馆”,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以“文化+科技”为特征的媒体融合逐渐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标配”。 在“新闻出版·媒体融合馆”,一套名为“易汉语”的汉...
查看更多
绽放于蒙古族呼麦传承中的“女人花”
2017.05.16
专题报道
“我也见过很优秀的女呼麦手。但的确,相比于男呼麦手,女呼麦手还是太少了。”内蒙古艺术学院是世界上除蒙古国之外唯一开设呼麦本科专业的高校。麦拉苏是该校的马头琴及呼麦教师。麦拉苏告诉记者,内蒙古艺术学院自呼麦本科专业首次对外招生以来,截至目前只有一名女学生,她今年大三。女呼麦手正在台上表演(内蒙古艺术学院提供图片) 就在本周,一场精彩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秀——蒙古族呼麦音乐会在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厅上演,这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
项目
“蒙古族...
查看更多
在深圳,发现国家级非遗马尾绣
2017.05.16
专题报道
马尾绣品具有浮雕的感觉(资料图片)马尾绣鞋子,让古老技艺深入当代人生活的典型例子(资料图片)深职院“马尾绣创意”工作室制作的马尾绣嫁衣(资料图片) “马尾绣”,顾名思义“以马尾织成的绣品”。因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曾丽和刘兴邦的“发现”,这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从贵州三都“移居”深圳,焕发新的生机。 近日,一场名为“Essence Exploration源启·探微”的展览在时尚之都米兰拉开帷幕,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百余件优秀设计...
查看更多
最重要的是让非遗“活起来”
2017.05.17
专题报道
“有外国人问我要把手艺传给谁,我想传给女儿啊,如果有人想学,我也愿意免费教给他们的。”乌泥泾最后一代“织布娘”、黄道婆的传人、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人康新琴的话,代表了所有海派非遗
项目
传承人的心声。 《上海市非遗保护条例》实施一年来,市文广局不但组织进行了非遗普查、
项目
记录、数字化管理、经费保障、宣传推广、展示创新等,更重在非遗的活态传承,开展青少年教育、研习培训计划、文化产品化转型等。如何让非遗“活化”在当今生活中?一大批海派非遗传承人...
查看更多
非遗老了,我却不愿他离去--从文博会看非遗传人的困境与希望
2017.05.17
专题报道
当神话故事搭上5D技术,以强烈的艺术效果震撼人心时;当传统出版物借助有声阅读APP,呈现全新的阅读方式时;当课堂教学、景区展示通过VR呈现,变得唾手可及时……还有一批传统的古老工艺,只能靠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一捏一揉的手工劳动创造而成。 女书习俗、黄梅挑花、土家族织锦、油纸伞制作技艺……在15日闭幕的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一批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沃土的传统手工艺非遗
项目
及其传人集中亮相,却难以吸引更多年轻的目光。 “非遗+”初现活力 “手拿针线挑新衣...
查看更多
非遗进清华 青瓷、漆艺邂逅创新设计
2017.05.17
相关资讯
2017年5月8日上午,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再次启动。第六期和第七期研修班的主题分别为青瓷和漆艺,采取精准招生的方式,遴选出行业中的优秀传承人,与全球创新设计
项目
(GID)融合,在国际化、跨学科的学习氛围中,促进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激发传统文化自身活力。 培训班成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赛表示,清华美院是全国高校“研培计划”执行单位之一,学院为传承人配备了优...
查看更多
“80后”非遗传承人的探索之旅“非遗进清华”研修成果展亮相佛山,传统工艺尽显青春魅力
2017.05.18
专题报道
3D打印也能制作出花纹繁复、雕刻细腻的佛山狮头?彩灯与陶艺、木版年画与南海藤编跨界混搭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日前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开幕的“青春非遗,多彩佛山——‘非遗进清华’第五期研修班结业成果展”与公众见面,展品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工艺的想象。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共展出佛山研修班学员与清华导师联合创作的62项、240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 “非遗进清华”研修班活动是中国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
查看更多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基于非遗社会实践与现象的观察思考
2017.05.19
论坛
摘要:国家的现代化开启了新时代,电话和网络普及、农民工大潮、城乡差距缩小……种种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乡村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迎来了文化遗产时代,非遗保护逐渐进入常态化。互联网时代与文化遗产时代的相遇产生了一些列文化现象:文化物流、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化同质、文化衍生、文化功利……这些非遗传承问题的突显为非遗传承带来挑战。 国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断实施新政策、新方案,尤其是文化部自2015年开展的非遗...
查看更多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
2017.05.22
专题报道
2008年4月,《玛纳斯》申报组在克州阿合奇县进行调查。图为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摄影:苏海龙) 原标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新疆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是我区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绚丽的奇葩。我区...
查看更多
1
238
239
240
241
242
13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