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传统美术:面子与内伤
2017.08.14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非遗
项目
分成十大类别:传统美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其中,传统的剪纸、版画、年画、雕塑(竹、木、石雕等)等被归纳为非物质文遗产传统美术的范畴。这些传统美术是在农耕、畜牧业为主的社会时期,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求而自然衍生的传统艺术形式,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载体,反映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
查看更多
绣尽草原总关情——哈萨克族毡绣、布绣小记
2017.08.14
专题报道
哈萨克族妇女展示她们的毡绣布绣作品 毡绣和布绣是哈萨克族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已流传几百年,具体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主要流传于新疆哈萨克族牧民聚居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北塔山牧场、奇台农场一带广为流传。 简单地说,毡绣和布绣就是在毡子或布面上绣制各种图案,是绽放在草原上的优秀传统民间技艺。2008年,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萨克族的居家必需品 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手工艺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
查看更多
看皮影 学面塑 听古琴 百余名台湾青年学生体验辽宁非遗魅力
2017.08.14
其他新闻
8月11日,以“传承民族文化 筑梦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台湾青年学生沈阳夏令营非遗展演专场在辽宁省图书馆举办,100余名台湾青年学生参与活动。精彩纷呈的舞台展演和技艺展示,令来自宝岛台湾的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沈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羽轻,辽宁省图书馆馆长王筱雯,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宋晓冬、副院长王吉祥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是2017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惠民实事工程——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由辽宁省文...
查看更多
香港公布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08.15
其他新闻
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14日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涵盖20个
项目
,为保护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依据。这份代表作名录包括先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项目
名录的10个本地
项目
,分别为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斫琴技艺)、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这份名录还包括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诞、中秋节——薄扶林舞火龙、正一道教仪式传统、食盆、港...
查看更多
我要将最美的藏羌织绣展示给全世界——访藏羌织绣大师杨华珍
2017.08.16
人物
杨华珍立秋刚过,北京还是暑热难耐。前门大街上,暑期旅行团队来来往往,熙熙攘攘。闹中有静,一家艺术中心格外引人注意。门口还有两位来自西藏的僧人,虔诚安静地拿着针绣着唐卡。“蜀地藏羌,钟灵毓秀——杨华珍作品展”正在这家艺术中心展出。杨华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国)会员,阿坝州藏族传统编织、挑花刺绣协会会长。这么多耀目的头衔。在采访杨华珍之前,记者脑中曾经...
查看更多
泰顺国保廊桥文重桥修复工程率先完工
2017.08.17
其他新闻
近日,泰顺县国家级文保单位文重桥修复工程顺利完成,完工时间比预期提早了1个多月。下一步,将积极准备文重桥修复工程验收工作。去年中秋节(9月15日),泰顺3座国保廊桥薛宅桥、文重桥、文兴桥在“莫兰蒂”台风中被洪水冲垮。自此一场救桥战役,在生态之县、廊桥之乡泰顺打响。泰顺及时应对、积极抢救,迅速上报受灾情况,开展构件征集和应急抢救,被洪水冲走的廊桥木构件大部分被找回,最大限度降低了降雨和次生灾害对各级文物造成的损失。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文物部门的大力...
查看更多
专访广东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蓝海红
2017.08.18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蓝海红,女,广东省文化馆副馆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化工作,2005年起,进入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从祭祀到农耕 她用一把剪刀记录傣族生活
2017.08.21
人物
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几乎每个村寨的傣族村民都会剪纸,从祭祀用的旗幡、供品到孔雀、大象、农耕生活,一把剪刀,一辈辈传承,傣族人民的日子就这样被记录下来。2006年,傣族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年后,作为中国剪纸的子
项目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傣族人的剪纸手艺从村寨走向了世界级舞台。 起源于宗教祭祀的剪纸艺术 剪纸,无论是在云南还是中国其他地区,就如同缝衣服钉扣子一般,几乎人人都会,只是剪出来...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何让更多人受益
2017.08.21
专题报道
湖南湘西龙山里耶文化古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云南迪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形成了多元一体、和谐共融的良好民族文化生态。(摄影:童怀摄)制表:鲁元珍美丽“羌绣”绣出美好生活。(摄影:陶明)【文创视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创新,从文化发展的规律出发,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点到面,用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既注重非遗
项目
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地实施保护,也保护其得以孕育、滋养的环境,见树木见森林。近日...
查看更多
大众媒介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以鞍山非遗为例
2017.08.21
论坛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当然也是国家以及地方的一项工作。当下,制约这一工作的矛盾是:一方面,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以保护,以便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感性文化历史;另一方面,这些遗产中的相当一部分与现代生活日益疏远、隔绝,尤其是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因而难以为继,有失传的危险。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是值得认真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以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它是该地区汉、满、朝鲜等民族民间文化和技艺的活化石。截至目前,鞍山市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1
253
254
255
256
257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