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将...
查看更多
论坛
  民族走廊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根据费孝通的理解,我国历史上主要存在三大民族走廊,即“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南岭走廊”。研究民族走廊是打开中国各民族之间关系的钥匙,也是理解历史上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条重要线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民族走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与发展要求。本文在对藏彝走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藏彝走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现实发展的需求中,藏彝走廊在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讲的就是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惠安“影雕”技艺。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艺精湛,素有“中华一绝”“巧夺天工”之美称,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福建行的第一站,记者团就来到了厦门惠和影雕传习中心,并见到了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雅华。就在不久前的金砖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参观闽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不久前的金砖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参观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俄罗斯总统普京拿着放大镜细细观赏木雕作品,看得相当入迷,习近平主席则亲自为普京讲解中国的非遗文化。 厦门漆线雕技艺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逐渐成熟,是厦门传统的手工线雕技艺。它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手工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的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胚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 厦门漆线雕技艺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级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芦笙这一古老乐器,声音清脆,婉转动听,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光明网记者在雷山县采访期间了解到,雷山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是全国最多的县。其中,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是非遗的典型代表。66岁的莫厌学老人是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些年,除了制作芦笙,老人还经常被邀请去各地进行芦笙制作工艺的交流。虽然忙碌,但老人非常开心,因为他明显感觉到这项古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被越来越重视。莫厌学同时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老人下决心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90后画娘阿芯身着自己蜡染设计的苗族服装在丹寨县宁航蜡染技艺传习所,90后苗族姑娘阿芯正为自己新设计的蜡染作品点蜡,小小的蜡刀在她手中熟练地转换着角度,一幅创意感十足的蜡染作品跃然画布,就像阿芯年轻的面孔一样清秀灵动。阿芯一边点蜡一边跟光明网记者谈论她的创作理念:“为传统的民族工艺融入更多时尚的元素,让传统的蜡染更生动、更鲜活。”与年长的“画娘”不同,阿芯的作品往往更注重自我表达,哪怕一簇花草,她都会融入自己的理念,就像大部分90后这代年轻人一样,风格鲜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福建行记者来到了全国著名的“戏窝子”,享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等美誉的泉州。 在泉州,随处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闽南文化氛围,而南音更是深入泉州人的“骨髓”。 南音,起源于晋、唐时期,又称“南乐”“南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山西行日前走进山西平遥古城,这里具有2700多年历史,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平遥古城,近80名编辑记者们探访了平遥推光漆器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中国四大名器之一、被誉为“平遥三宝”之首的平遥推光漆器。平遥推光漆器传承人杨光平在进行彩绘工序(摄影:张舟)“以前干我们这行的人真不多,由于国家对非遗更加关注,加大了扶持力度,现在这一行的从业者渐渐多了起来。”从事推光漆器二十多年的省级...
查看更多
论坛
当传统非遗拥抱现代动漫,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近日,“剪纸、皮影、年画传承人对话动漫界”活动在上海大隐精舍举行,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保护专家、代表性传承人和动漫制作公司的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非遗和动漫跨界融合的可能。与会人士指出,两者的相互借鉴有基础,也有必要性,跨界融合正当其时。非遗传承人要一手托着传统,一手连接未来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指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非遗的保护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如何让这些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依然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近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在非遗“富矿”贵州省采访时发现,黔东南州的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族马尾绣黔东南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3个保护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72个...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