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人物
郭海博在铁板上作画    笔墨纸砚,点画勾染,纸上作画是中国人表达情感和人生理想的传统方式。然而在河北,有这样一位民间艺术家,他以铁锤做笔,铁板做纸,打造出一幅幅生动的充满乡愁和乡思的铁板浮雕作品。他就是开创了铁板浮雕艺术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郭海博。    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    走进郭海博的工作室,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冷硬中不乏生动、色彩与温度的铁板浮雕,郭海博正锤錾并举,铁笔龙蛇,时而金声玉振,时而黄钟大吕,时而烈焰烧灼,几经雕琢,一幅凹凸雅韵、形...
查看更多
要闻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11日晨6时45分在德国柏林因病逝世,享年90岁。乌丙安先生,1929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全权会员,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18所大学客座教授。乌丙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技术部主任汪自强在讲授书画包天地杆    6月30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结束了集中培训课程。来自重庆、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浙江等15个省份的50名学员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回到各自的家乡完成古籍修复作品,并于10月参加培训班的古籍修复作品展。    记者了解,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一半是来自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
查看更多
人物
非遗传承人曹纳木(受访者供图)“以前的日子是论天过,现在是论秒的,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是没那么多时间了。”7月2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曹纳木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鄂托克前旗见到曹纳木时,他正忙着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歌。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曹...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3期:2018年7月2日—7月15日 本期信息一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师资培训班在杭州举办 ▲ 2018年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在京举行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
查看更多
要闻
7月4日—9日,第14届坦坦非遗艺术节暨绿色投资论坛在摩洛哥坦坦市举办,艺术节期间将涵盖绿色投资论坛、手工艺展示、驼队游行、赛马等一系列活动。中国受邀担任本届艺术节主宾国,并派出由官员、中资企业代表、艺术团、媒体记者等数十名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绿色投资论坛上的民乐演出沙漠非遗项目——赛马  中国驻摩洛哥大使李立特向艺术节发来贺信说:“2018年是中摩两国建交60周年,是双方探讨全面深化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合作的重要契机。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积极鼓励中国企...
查看更多
论坛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11日晨6时45分在德国柏林因病逝世,享年90岁。乌丙安先生,1929年生人,蒙古族,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全权会员,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18所大学客座教授。乌丙安先生一生致力于民俗领域的学术研究活...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 办非遗发〔2018〕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联系千家万户、遍布城镇村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许多地方大力探索和实践“非遗+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多典型经验和显著成效。许多传统工...
查看更多
部级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 办非遗发〔2018〕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联系千家万户、遍布城镇村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许多地方大力探索和实践“非遗+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多...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 办非遗发〔2018〕46号 河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扶贫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增收的独特优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