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齐花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生,河北高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齐花坦13岁拜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为师,后又拜桂三宝、金桂芬、高凤英等梆子名家为师,1961年初成为荀慧生入室弟子,自1950年登台演出始,成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领衔主演。20世纪70年代以来,培养了王云菊等大批优秀演员。其表演细腻、淳朴,唱做兼优,尤其做功堪称一绝。代表作品有:《宝莲灯》《拾玉镯》等。
查看更多
张惠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生,河北高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张惠云7岁随母亲张凤仙学艺,工青衣、闺门旦,1959年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拜刘香玉为师,为她的演唱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1963年荀慧生又亲授其《香罗带》等戏。张惠云自7岁登台演出始,先后排演了近百部优秀剧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培养了鲁美莲等多位优秀青年演员,其表演具有质朴、含蓄、内敛、细腻的特色,尤以演唱上的刚柔相济、细腻传神而著称。代表作品有:《陈三两...
查看更多
裴艳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生,河北肃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裴艳玲出身梨园世家,自幼随父亲学艺并师承李崇帅,主工武生、老生,她先后在河北省灵寿县京剧团、山东乐陵京剧团、河北省束鹿县京剧团、河北省梆子剧院任主要演员,其演唱韵味纯正,表演细腻逼真。代表作品有:《林冲夜奔》《蜈蚣岭》等。
查看更多
马金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2年生,山东曹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豫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洛阳市文化局艺术顾问,一级演员。马金凤6岁随父学艺,7岁登台唱红,自8岁起又先后向管玉田、司凤英、燕长庚等名艺人学戏。1957年,马金凤拜梅兰芳为师,在艺术上得到很大提高,她一生中塑造众多典型的艺术形象,被誉为“洛阳牡丹”“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同时她不断培养新人,桃李满天下。其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唱腔具有高亢、明快、雍容、清新的特点,为豫剧“马派”艺术的创始人...
查看更多
张宝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生,河南长葛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豫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安阳文化艺术学校名誉校长,一级演员。张宝英15岁考入安阳市豫剧团,1959年拜崔蓝田为师,近五十年来,她潜心专研“崔派”艺术,根据自身声腔特点,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培养的徒弟与传人遍布全国,被称为“新崔派的领军人物”。其表演以擅演悲剧而闻名,行腔圆润,声情并茂。代表作品有:《桃花庵》《包青天》等。
查看更多
虎美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回族,1946年生,河南郑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豫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院长,一级演员。虎美玲12岁入郑州市郊区戏曲学校习艺,1981年正式拜常香玉为师,全面继承了“常派”艺术并有所发展,同时还为“常派”培养了众多后继人才。其表演端庄大方,雍容华贵,且戏路宽广,唱腔明亮圆润,被誉为“当代豫剧表演领军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花木兰》《断桥》等。
查看更多
吴碧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3年生,河南开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豫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吴碧波10岁入开封和平剧院,师从老艺人赵青和学艺,1949年拜豫剧皇后陈素真为师,逐步掌握了陈派“魅、美、甜、真”的艺术特点,并编创了许多经典剧目,同时不断培养出杨春花等“陈派”艺术再传弟子,使“陈派”艺术得到很好的继承。其表演细腻,扮相俊美,唱腔质朴,吐字清晰,巧妙而有情,被誉为“祥符新声”。代表作品有:《穆桂英》《打金枝》《唐知县审诰命》等。
查看更多
贾廷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生,河南南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豫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一级演员。贾廷聚10岁随父在南乐县剧团学艺,工须生、老生,后拜豫剧生行“唐派”创始人唐喜成为师,继承唐派大量演出剧目,并根据自身条件对唐派艺术进行发展,同时他还培养了姜平均等38名入室弟子,被公认为唐派艺术的优秀传人。其唱腔高亢洪亮,挺拔有力,细腻委婉,有“须生泰斗”之美誉。代表作品有:《三哭殿》《岳飞》等。
查看更多
张梅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生,河南开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豫剧代表性传承人。张梅贞15岁考入漯河市豫剧团后保送许昌地区戏曲学校学习,1984年拜阎立品为师,得其亲授,为豫剧“阎派”主要传人之一。其表演含蓄细腻,端庄朴实,不温不火,着意于抒发人物的内在感情,唱腔上字正腔圆,高而不燥,低而不暗,声情并茂。代表作品有:《秦雪梅》《蝴蝶杯》《跪韩铺》等。
查看更多
李树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生,河南汝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豫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一级演员。李树建17岁入河南省洛阳市戏曲学校表演专业习艺,1986年学习豫剧老生豫西调创始人王二顺的表演艺术和剧目,深得“王派”艺术之精华,培养了十余名王派艺术传人。其表演具有“麒派”艺术之风骨,声腔具有龙吟凤鸣、虎啸狮吼之神韵,被誉为当今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第一老生”。代表作品有:《鞭打芦花》《大登殿》《陈婴救孤》等。
查看更多
1
385
386
387
388
389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