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杨春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3年2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先后向张传芳、朱传茗、方传芸等老师学习了《春香闹学》《游园惊梦》《贩马记》《昭君出塞》等昆曲剧目。后转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京剧班,师从杨畹农、言慧珠、魏莲芳、张君秋、李金鸿等学习京剧青衣及刀马表演。嗓音清醇,扮相俊秀,演唱声情并茂,表演清新细腻。代表性剧目有《白蛇传》《凤还巢》《状元媒》《霸王别姬...
查看更多
萧润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7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0年进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后更名为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受业于雷喜福、邢威明、茹富兰等京剧名家。1958年分配至中国京剧院工作,后师从京剧大师周信芳学习麒派艺术。代表性剧目有《乌龙院》(饰宋江)、《四进士》(饰宋士杰)、《群英会》(饰鲁肃)、《徐策跑城》(饰徐策)、《萧何月下追韩信》(饰萧何)、《打渔杀家》(饰萧恩)、《平贵别窑...
查看更多
李鸿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3月生,河北省定兴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1950年跟随父亲盔头道具名家李兆隆(又名李有华)学艺,1955年随父进入中国京剧院工作,投师道具名家刘喜田门下,研习道具制作。将盔头制作的纸活、沥粉、贴金、掐丝等工艺巧妙用在刀枪把子制作上,使其更加轻巧、美观、结实,制作工艺自成一派。制作的青龙刀、劈山斧、月牙铲、峨眉刺和为现代戏《红灯记》发明制作的海绵枪最为著名,曾得到李少春、袁世海、张春华、杜近芳等京剧名家的好...
查看更多
耿其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5月生,河北省衡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后入中国京剧院工作。工老生,宗余(叔岩)派。先后受教于陈斌雨、雷喜福、李和增、王金璐、叶盛章、李世霖、刘曾复、欧阳中石等人,学戏近百出。代表作有《红鬃烈马》《白帝城》《四郎探母》《逍遥津》《瘦马御史》等。能文能武,嗓音高亢脆亮,唱念韵味纯正,婉约、豪放兼而有之,朴素大方,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先后为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院团和中国戏曲学...
查看更多
寇春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1月生,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市房山区)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后入中国京剧院工作。工丑行,曾受教于萧长华先生,后拜孙盛武为师。擅演方巾、袍带、彩旦,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的舞台形象,如蒋干(《群英会》)、王辉(《杨门女将》)、胡知府(《春草闯堂》)、汤勤(《审头刺汤》)、乔福(《龙凤呈祥》)等。表演嗓音清亮,吐字清晰,灵动活泼,细腻传神,规矩严...
查看更多
张曼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9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分配到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工作,1962年调入中国京剧院。师承前辈名家王瑶卿、萧长华、于连泉、华慧麟、程玉菁等,打下了青衣、花旦、刀马的坚实基础。后专攻程派,拜师赵荣琛学习深造。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在继承发展中博采众长,扮相秀丽端庄,唱腔刚柔并济、声情并茂,表演优美大方。代表剧目有《荒山泪》《锁麟囊》《六月雪》《三...
查看更多
李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11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2年考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后更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60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工作。工文武老生。师承贯大元、鲍吉祥、茹富兰、孙盛云、孙毓堃、刘砚芳等人,并得到高盛麟、李少春、李万春等人指导。演出剧目有《三岔口》《八仙过海》《野猪林》《大闹天宫》《汉宫惊魂》《连环套》《一箭仇》《将相和》《恶虎村...
查看更多
罗会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8月生,河北省玉田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在校期间师从田荣芬、李喜鸿等京剧名家。毕业后分配到唐山市评剧团,工刀马旦、花旦、闺门旦。1992年拜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师。先后主演《花为媒》《三看御妹》《杨三姐告状》《刘巧儿》等二十余出“新派”代表剧目。功底扎实,嗓音甜美,文武兼备,可塑性极强,被誉为评剧界不可多得的优秀“新派”传人。2007年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
查看更多
邹莉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6月生,黑龙江省宁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连戏(江西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导演。12岁进入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演员训练班,17岁毕业。先后进入江西省古典戏曲实验剧团、江西省赣剧院、弋阳县弋阳腔剧团、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工作。师从弋阳腔正旦俞六喜、青阳腔贴旦曹耀春。擅演剧目有弋阳腔《还魂记》《珍珠记》《送衣哭城》《法场生祭》等,导演作品有弋阳腔《荆钗记》《南柯记》《祭碑出征》,青阳腔《送饭斩娥》《放裴》等。2013年作为...
查看更多
林世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1月生,辽宁省盖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盖州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盖州皮影戏表演艺术家。自幼喜爱皮影戏,13岁加入三盛皮影团,18岁拜盖县(今盖州市)著名皮影艺人王生太为师,学唱生角和旦角,1987年担任三盛皮影团团长,全面、熟练掌握操影、演唱、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细腻委婉的表演风格。1993年与他人共同筹资创办了盖州市民间皮影艺术团,常年活跃在盖州市城乡。积极参加《中国戏曲志·辽宁卷》的编辑工作,培养多名传承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