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程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广东肇庆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端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肇庆市制砚名师。程氏端砚制作传承已有十五代,程文为程氏端砚制作第十三代传人,传承程氏第十二代传人、一代宗师程四制砚技艺。他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多方发展,全面领会,打破前人独守一面的局面,成为多才多艺的制砚能手。程文制砚,激情满怀,往往根据砚石的形状、材质因材施艺,大刀阔斧,雕琢小方砚石,亦能凸显出他大气的风格。作品有花鸟鱼虫、龙凤龟蛇、亭台楼阁、山水人...
查看更多
崇德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54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宝斋高级技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崇德福17岁到荣宝斋工作,拜张延洲、孙日晓、张进深等老一辈刻版技师为师,集大家刻法于一身。他注重研究民间各类雕版印刷技艺,并根据荣宝斋复制大型书画艺术品的需要,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他为了提高艺术表现力,勤学传统书画艺术,通过长期的积累修炼,培养了稳健精准的操作控制能力,具备了很高的以刻刀复原再现原作精神的技巧。雕刻时...
查看更多
王丽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9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宝斋高级技师。王丽菊1979年在荣宝斋参加木版水印印刷工作,师承老一代印刷艺人、中华技术能手王玉良先生。1980年有机会参加了染矾绢的工作,这种绢品专用于印制精品作品,制作技艺十分严格,工序复杂。王丽菊在工作实践中,虚心向师傅们学习,刻苦研究,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从闷纸撤活到刷色掸色,从垫纸砑印到砑印枯笔,从复制纸本到精印绢本,从工笔到写意,从颜色印...
查看更多
陈义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义时出生在古籍雕版印刷技艺世家,13岁起就随父亲学艺,尽得父亲真传。加之几十年的勤奋实践,功力深厚,技艺精湛娴熟,对真、草、隶、篆各种字体的雕刻运刀自如,特别擅长宋体和楷体。其宋体雕版锋骨分明,字字如立在板上,所印书籍清晰、美观、典雅,兼有北宋版的整齐庄重、南宋版的秀劲圆润以及元代版的妩媚柔和,艺术风格自成一家,为同行所推崇。陈...
查看更多
彭措泽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5年生,四川德格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坐落在德格县城的德格印经院为藏族地区三大印经院之首,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现在的印经工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1980年至1983年,彭措泽仁在此向老艺人泽批学习雕刻工艺,1984年至今在德格印经院从事雕刻印版工作,包括经版的校对工作。数十年来,他雕刻了五千多张印版,多部经版为印经院内从未收藏过的文学作品和画版。彭措泽仁培养了二十多位徒弟...
查看更多
徐义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州民间工艺家。徐义林15岁拜师胡汉东制扇作坊学艺,几十年一直耕耘不辍,从事折扇造型的研究和制作,如今研制的各式精品苏州雅扇已达百余种。折扇的扇骨制作是整把折扇的核心所在,以变化丰富和精工细致而闻名。徐义林制作的扇骨工艺精巧、款式丰富、雅俗共赏,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此外,他还善于修复各类老旧扇骨,品位、技艺在江南一带首屈一指,被行家称为“江南扇王”,并且已将自己的两个儿...
查看更多
李荣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剧装戏具合作公司工艺师。李荣森为家传制作剧装戏具的第三代传人,1976年随父亲学习剧装图案设计,后在苏州剧装戏具厂研习色彩和刺绣。他对全国各剧种以及剧种间各流派的风格,都有相当的研究,已基本掌握了全部剧装戏具产品的制作过程以及大部分道具产品的生产工艺。李荣森担任副厂长后狠抓传统戏衣的改良创新工作,他领导下的企业所生产的剧装戏具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图案独特,色...
查看更多
付占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赫哲族,1955年生,黑龙江饶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付占祥1982年开始拜师学艺,从最初的学习模仿到如今的开拓创新,他已经在这一领域工作了二十多年。为了扩大桦树皮产品的受众面,他改进传统技艺,并生产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要的新产品。与此同时,他还创新发展了桦树皮刻画、烫画等几类产品。许多民族博物馆专门在他这里定做了大量的桦皮船、桦皮箱等传统生产生活用具。付占祥曾获“省级优秀文化站长”荣誉称号,目前带徒弟一人。
查看更多
尤文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赫哲族,1952年生,黑龙江同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鱼皮制品是利用北方冷水鱼的鱼皮制作的,冷水鱼皮质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且耐磨。尤文凤12岁便跟随母亲尤翠玉学习传统鱼皮制作技艺,初期制作简单的皮衣、皮裤。1970年后学会制作复杂的鱼皮衣裤、鱼皮翁得、孩童帽子、鱼皮包等。她制作的鱼皮衣物针脚细密,结实耐磨。尤文凤与母亲合作的多套鱼皮服饰已被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收藏,现有徒弟两人。
查看更多
郭承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生,江苏南通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郭承毅的父亲郭文和是南通郭氏风筝的创始人,他随父学艺四十余年,设计制作了很多板鹞风筝作品和传统造型风筝作品。板鹞风筝一般都装有“哨口”,放飞天空后能发出有节奏的音响。鹞面图案彩绘精美,与哨口相互衬托,形成独特美感,在中国风筝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他曾发表有关板鹞风筝的文章数篇,代表作品有《门神》《板鹞风筝》等。目前,郭承毅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