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黄春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2月生,福建省屏南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师。16岁就随父学艺,掌握了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20岁时便独立建造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上墘桥,成为当地最年轻的造桥“主绳”(类似于建筑总工程师)。这一年,还进入县里的建筑社学习建筑绘图,成为少数能绘制设计图纸的木拱廊桥工匠。既能设计木拱桥,又会计算绘图,还能指导施工。2005年主建屏南县金造桥,2006年主建长66米、二墩三孔的屏南...
查看更多
胡公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12月生,安徽省歙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园林古建技术名师。1978年开始学习木作技艺。1982年,拜程启东为师,承袭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榫卯组合技艺高超,安装木构件先在地面上组装一体,再吊装与其他的整体相连接。以传统的“杖板划线法”,轻松解决复杂多变的、尺寸要求相当严格的榫卯等加工部位的划线难题,对于结构复杂的木构件来说,其优势更是格外明显。制作斗拱技艺水平高超,曾成功修复香港志莲净苑高...
查看更多
呼森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2年8月生,2014年3月去世,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蒙古包营造技师。从小就喜爱乌珠穆沁传统手工艺,30岁时就能独立制作出传统蒙古包。受父亲道尔吉的影响,系统地学习了乌珠穆沁传统的蒙古包制作技艺。乌珠穆沁传统游牧生活常使用的四块哈那蒙古包,所有部件纯手工制作,具有耐用、耐寒、易装、易拆、易运输的特点。其熟练掌握了达到这些营造要求的木工手工制作技艺、毛毡制作技术、缝织技艺、图案...
查看更多
果洛折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1年3月生,青海省班玛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碉楼营造技艺(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碉楼营造技师。从小生长在多才多艺的家庭中,舅舅会盖房砌石墙,父亲会做藏靴、木匠活、缝纫及建造碉楼。从21岁开始,生产队安排他盖碉楼,从没有专门拜师学艺的他在实践过程中依靠自己的聪明好学,不断积累经验,在自学基础上多方向民间营造师傅学习,全面掌握了碉楼营造技艺。该项技艺学习时间长、技能多、难度大,必须是掌握数算法和具有一定天资的人方可学成...
查看更多
嵇锡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2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师从著名老艺人聂杏生、邹镇钦。在六十余年从艺经历中,注重继承传统技艺,在传承实践中不断求新,艺术修养深厚,技艺精湛。总结归纳了越窑青瓷刻、划花,青瓷褐彩等装饰技法,从设计、烧制到理论素养均有造诣。陶瓷作品题材多样,功力深厚,以青瓷装饰见长,厚重中见清新,精巧瑰丽,风格独特。代表作...
查看更多
孙建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10月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72年开始从事陶瓷研究,1979年借调至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参加恢复建窑项目,不断改进配方和烧制工艺,恢复了传统的制作技艺。研制出金兔毫、金油滴、鹧鸪斑等三十余种建盏,再现了千年古窑建盏的神奇魅力。“仿宋建窑油滴天目盏”“仿宋建窑兔毫天目盏”“油滴天目龙虎茶具”三件(套)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曜变天目茶碗”和“油滴天目茶碗”被中国工...
查看更多
朱文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9月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汝瓷烧制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从雷玉斋学习汝瓷烧制技艺,后来经过不断学习,于1987年研究成功汝官瓷天青釉的配釉及烧制技艺。多年来在不断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釉料分析、釉色变化、器型特点、烧成火候、温度的科学把握以及宋以后各个时期汝瓷的风格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掌握了汝瓷烧制技艺的全部要领。作品线条柔和流畅,造型简约大气。在汝...
查看更多
孟玉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1月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行以来,一直从事汝瓷制作工艺的恢复研究和创新发展工作,最擅长汝瓷硅酸盐理论和工艺的研究。掌握了汝瓷釉面呈色的最佳釉料配方,烧制过程的合理升温曲线,窑炉内氧化、还原的气氛控制以及最恰当的冷却速度等技术,并撰写成《关于汝窑天蓝釉的初步探讨》《汝瓷天青釉乳浊化机理分析》等文章,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专业杂志或在国家陶瓷年会上宣讲。作品造型规...
查看更多
徐永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5月生,上海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师。1985年进入上海龙凤中式服装店从事中式服装制作,拜归顺元为师,全面掌握了苏广成衣铺的工艺精华,技艺精湛,技术全面。改变了过去中式服装的单一盘扣,创立了具有工艺性质的盘扣系列,产品有百余种,凸显了东方服饰的线条美和造型美。2011年5月在上海市职工技术协会举办的上海市职工岗位绝技高招活动中,获工艺师称号。积极参加各...
查看更多
林瑞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2月生,2013年11月去世,上海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服装高级设计师。1946年到上海亨生西服店当学徒,是亨生第二代传人徐馀章的开门徒弟,专习裁剪工艺,后一直供职于亨生公司。改进并完善了亨生“十工头”的工艺特色,由其策划并制作的新款精工男服,开创出亨生独特的“青年派”服装版型,得到了业内人士首肯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重视对后继人才的带教,帮助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新生代亨生技师。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