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哈萨克族,1940年5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46年开始跟父亲学习冬布拉弹奏。1959年,以舞蹈专业考入伊犁州歌舞团。1960年开始,跟随穆卡塔乙、李延启、吐尔逊三位老师学习冬布拉制作,并参与改良冬布拉的制作工艺。在伊犁州歌舞团工作期间,不仅学习了冬布拉的制作方法,而且先后跟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锡伯族等各民族的制琴老师,学习各民族乐器的制作、研究弹唱方法,除冬不拉制作外...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柯尔克孜族,1962年7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聪明好学,尤其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便开始学习柯尔克孜族传统乐器库姆孜琴,能演奏十七种库姆孜技法,创作了《库办驰》《接恩熙》等作品。在个人技艺不断精进的同时,还不断培养年轻人传承库姆孜艺术,已培养传承人二十余名,扩展了库姆孜艺术的传承队伍。此外,还积极投身库姆孜艺术的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当地各类库姆孜演出活动,进行库姆孜艺术的...
查看更多
松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7年9月生,2017年8月去世,江苏省常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代表性传承人。因家境贫寒,9岁剃度出家。20岁受具足戒,后就读于常州天宁佛学院,继入中国佛学院深造。深得天宁禅寺诸师真传,在梵呗研习上用功颇多,谨守中国宗教格调声乐仪规。年轻时因唱诵发音洪亮,鼓艺精湛,曾被邀到上海广播电台录制过梵呗节目。改革开放后,致力于恢复天宁禅寺的寺院建筑和水陆经忏道场,不遗余力培养青年才俊,传承法脉。多次应邀出访香...
查看更多
释隆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俗名孙洪德,男,汉族,,1926年8月生,2016年6月去世,河南省民权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教音乐(大相国寺梵乐)代表性传承人。6岁出家,拜释安伦(信参)、释安修(善参)二位乐僧学习佛乐。2002年开封大相国寺佛乐团恢复成立,应方丈心广大和尚礼请,向乐僧教授佛教音乐。后任开封大相国寺梵乐团乐师。精心钻研筹乐,吸收各地梵乐精华加以创新,吹奏筹的音色具有箫之哀婉、笛之悠扬。专门铸造了锡管,创编乐曲《油葫芦》。1957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
查看更多
顿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8年4月生,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教音乐(直孔噶举派音乐)代表性传承人。1981年进入墨竹工卡县直孔替寺学习,于1990年被推举为直孔替寺领诵师。坚持学习各种宗教音乐,全面掌握了直孔噶举派各种乐器的演奏、指挥以及在各种场合演奏的宗教音乐颂调。1997年至2004年担任直孔替寺嘎尔羌目表演队导师。2008年开始担任全面管理寺院佛事活动的堪布,是直孔替寺德艺双馨的高僧。培养了另一位年轻的古尔鲁传承人帕洛·丹增多...
查看更多
成来加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69年11月生,甘肃省夏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代表性传承人。师从索南,1991年加入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乐队,长年在拉卜楞寺道得尔乐队中担任组织者,是乐队的骨干,在乐队中演奏笙、竹笛、九云锣、钹、扬琴等,现任乐队总辅导。1986年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鹰笛独奏《草原雄鹰》获二等奖、声乐《阿香姥姥》获音乐创作一等奖等。曾多次参加国内演出活动,并赴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参加演出。随乐队出访过...
查看更多
徐建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法名续西,男,汉族,1942年11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教音乐(北武当庙寺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佛教临济宗岔派第二十五代传人,1953年皈依佛教。为了抢救和保存佛教音乐,1972年宁夏佛教高僧释续早法师与徐建业同去宁夏贺兰县找寂念法师,将其回忆起来的二百余首曲谱用简谱记录下来。曾为《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宁夏卷》中宁夏北部音乐内容填充、提供素材。现北武当庙传承的寺庙音乐唱、念、赞、器乐曲,多赖其所记谱传承传播下来。对佛教音乐的...
查看更多
张玉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3月生,河北省广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代表性传承人。14岁开始学习太平道乐的器乐演奏,掌握了管子、笙、笛、箫等吹奏乐器,是太平道乐第二十代弟子。不仅精通各种道乐乐器的演奏,还能诵读经典,主持宗教科仪,善于道教书法和剪纸艺术,并制作了失传两千多年的次低音管,使太平道乐的演奏更为悠扬动听。为保护和传承太平道乐,整理了六十多本典籍,共计十二万字,涉及乐曲曲目一百二十一首。所在的广宗太平道乐演奏团经常应邀...
查看更多
李满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月生,山西省阳高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恒山道乐)代表性传承人。从小随父亲李清学艺,属“应门士”司鼓,并在演奏时为主唱经手,祖上六代设堂(正一道),其为第七代传人,现为恒山道乐班主。承继祖业,发展道乐,将前辈遗留下来的典谱(工尺谱)翻译成简谱,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现代乐曲演奏,技法变化丰富,令人耳目一新。道乐班常年活动于农村、城镇,所奏赞叹、套曲均获得群众较高评价,广受社会关注。多年来,一边热心培养后继传人...
查看更多
张明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道号希仙子,男,汉族,1931年3月生,陕西省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白云山第十五代道士。11岁拜该观第十四代传人张元桐为师修道,1980年主持白云山道教事务,是西北道教界的名道士。对演奏道教音乐的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样样精通。在继承传统道教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佛教音乐、晋剧、唢呐及陕北民歌中的精髓,丰富白云山道教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演奏的白云山道教音乐既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同时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