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姚大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7月生,山东省济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鼓子秧歌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学会了秧歌的各种动作。所表演的伞头为老者扮相,穿着大褂,胡须飘胸,一手握伞,一手持巾,神态慈善安详,步伐沉着稳健,动作潇洒老练,颇具看头。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民间艺术演出,进行文化交流。2005年率队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比,获民间艺术表演奖。一直专注于鼓子...
查看更多
郑玉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2月生,河北省曲周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龙舞(曲周龙灯)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民间文化,12岁时开始学习舞龙,17岁接龙头表演,21岁开始学习龙灯制作。不断钻研龙灯的制作和舞龙技艺,并加以创新。每年在农闲季节或节假日组织龙灯制作和舞龙技艺培训、表演。2005年以来,多次带领东街村的龙灯表演队参加中华龙文化节、文化艺术周、中原民间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积极组织培训班,传授龙灯制作和表演技艺,培养了一大...
查看更多
费土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月生,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龙舞(舞草龙)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学习竹编技艺,会制作竹篮、竹筐、竹匾等农具。20世纪70年代跟随草龙传人孙岳贤学习草龙舞、水族舞、滚灯舞等活动道具的制作。1987年参加叶榭文化站组织的滚灯、草龙制作队。二十年来一直参与设计制作滚灯、草龙,并对制作工艺加以改进,使之适应各种舞蹈条件的需要。全面掌握包括舞龙祭祀仪式在内的舞草龙的整体程序,并带徒授艺,在周边乡镇有一定影响力。
查看更多
杨书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5月生,2009年4月去世,江苏省溧水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舞龙(骆山大龙)代表性传承人。骆山大龙第三代传人。自幼随父学习舞龙,了解龙会的全部组织程序,以及龙灯起草、祭神、落草等步骤。骆山大龙活动自1945年以后曾一度中断,在杨书范等人的极力倡导和积极主持下,1983年、2005年两次恢复。2005年被推举为龙会会首。在担任会首期间,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龙会活动正常开展。还积极开展传艺活动,组织龙会成员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及各种...
查看更多
黄焯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6月生,2017年11月去世,广东省中山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龙舞(醉龙)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即随祖父黄万英学习龙狮武术,后随父亲黄干南深入研习龙狮技艺。融汇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运用醉拳的套路,结合醒狮的舞步进行表演,凸显酒醉后舞醉龙的形态,达到“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的神奇境界。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丰富表演经验,技艺全面,造诣甚高。在当地社区悉心传授年青一代醉龙舞表演技艺,积极推动醉龙舞的传承与发展。
查看更多
王建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10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狮舞(白纸坊太狮)代表性传承人。传统舞狮国际裁判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82年拜白纸坊太狮第六代传人刘德海为师学练舞狮、武术,成为白纸坊太狮第七代传承人。掌握全部舞狮套路和技巧,表演功底扎实,风格细腻传神,表现狮子跃、扑、吼,欢、美、怕、惊、卧等动作,形神兼备。1997年参加中国龙舞运动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龙狮锦标赛,获“北狮王”称号。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庆...
查看更多
尹少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1月生,河北省沧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狮舞(沧县舞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在本村舞狮团学习狮舞,农闲时随本村舞狮团演出。1991年任沧县刘吉舞狮团团长,在吸收传统舞狮精华的基础上,融杂技、武术于一体,先后编创出立体直转、蹬椅戏逗、叠狮抖威及下山探宝等二十个高难度动作,并着意加强了打击乐的节奏感和力度,以充分展示北狮的威武刚劲,创建了独特的刘吉舞狮风格。率领沧县刘吉舞狮团参加各类比赛和大型公益演出活动,将沧县舞狮带到全国各地以...
查看更多
李大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31年11月生,2010年10月去世,河南省沈丘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狮舞(槐店文狮子)代表性传承人。1946年拜槐店文狮名艺人马常清、老戳镖、马忠泰、李大春为师,后师从庞树曾、马步升学习文狮子母狮、麒麟、独角虎道具制作和“别里子”等乐器吹奏。1992年任东关公义文狮会社社首。2006年任沈丘县回族文狮子文化协会首任会长。所表演狮舞或踊或跃,乍动乍息,惟妙惟肖,整套舞蹈展现了回族文化的丰富性。代表作有《三狮闹春》《神兽独角兽...
查看更多
杨再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2—2010年2010月生,2010年11月去世,安徽省怀远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艺名“小红鞋”。13岁时师从蚌埠花鼓灯老艺人石老七学习兰花舞蹈,14岁正式上场玩灯。以舞步见长,能从当地流传的各种民间舞蹈中吸收营养,步伐灵巧细碎、身段妖娆,表演风格“俏、浪、脆”。在灯歌唱腔上,善于将淮北一带地方小戏中的曲调自然贴切地融入花鼓灯灯歌之中,使之有所创新和发展,代表作《找鸡》就是根据淮北花鼓戏《王婆...
查看更多
邓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10月生,安徽省凤台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鼓灯(凤台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学习花鼓灯,先后师从陈敬芝、李兆业、李学宏等著名花鼓灯老艺人学习兰花角色。采百家之长,将各种艺术风格融会贯通,既坚持凤台花鼓灯风格的原汁原味和传统动作形态,又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舞台上塑造了多个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在花鼓灯双人舞《小花场》中运用和创造了大颤步、颤颠、蝴蝶飞等创新动作,与凤台花鼓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士根...
查看更多
1
509
510
511
512
513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