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65)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20)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3)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阿里甫斯拜·木哈买提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哈萨克族,1963年4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托勒敖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学唱托勒敖,系统地掌握了托勒敖表演技能,对传统曲目的继承较为全面,具备独立编演新曲目的能力,创作了多部托勒敖作品。其表演说唱热烈、行腔舒展、弹奏娴熟,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哈萨克族托勒敖传承的中坚力量,长期致力于托勒敖的收集整理、人才培养等工作。
查看更多
陈新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4月生,2018年10月去世,福建省宁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宁德霍童线狮代表性传承人。霍童线狮表演和制作技师。从小跟随家族长辈学习线狮制作、表演,经多年刻苦习练探索,已熟练掌握相关技艺。表演诙谐轻巧、动静结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线狮的体积从最初的小如掌中木偶发展到体大量重,结构由简单变得复杂,制作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带领的霍童线狮队多次获奖。注重霍童线狮表演和制作的传承,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并注重搜集与整理相...
查看更多
胡金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11月生,浙江省永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线狮(九狮图)代表性传承人。九狮图第七代传人。自幼就对九狮图情有独钟,掌握完整的舞狮表演技能及九狮图纤绳制作技术。把“七狮图”改进为“九狮图”,由原来扛着走改成底部安装万向轮推着走。对九狮图技艺提升和传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了大批弟子。倡议并组建了永康九狮图首支女子表演队,悉心传授技艺,精心组织培训和演练,使队员们很快掌握了舞狮技巧并能登场表演。
查看更多
释永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9月生,安徽省颍上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少林功夫代表性传承人。嵩山少林寺方丈。1981年剃度出家,礼嵩山少林寺释行正长老为师。1984年在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1999年任嵩山少林寺方丈。对少林功夫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于1979年成立了“少林功夫队”,寻访此前流散到社会上的少林功夫传承人,全面梳理僧人传承,扩大少林功夫技艺和文化影响。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在其主持下,先后恢复、接受和...
查看更多
陈敬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6月生,河北省沧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沧州武术(燕青拳)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随祖父陈凤岐习练燕青拳,24岁时同祖父创建沧州燕青拳社,任副社长兼总教练。同时受训于胡正顺、刘洪昌两位现代武术教练,将燕青拳和现代武术有机结合,总结出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教学经验。演练风格姿势优美,快慢有度,潇洒大方。以保护传承燕青拳为己任,广收门徒,先后免费培训、教授了大量弟子。
查看更多
吴连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47年8月生,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沧州武术(孟村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孟村八极拳师。自幼随祖父吴会清、父亲吴秀峰习练八极拳,18岁学成。在继承和发扬前人技法套路的基础上,将现代力学、人体学科学地运用于八极拳研究,创新了八极拳的理论和技法。由他主持编排的八极拳新套路,被确定为国际、国内武术比赛规定套路。现有入室弟子一百九十余人,学生以万计,弟子刘秀萍等在全国农民运动会、工人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多次获...
查看更多
杨振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2月生,2013年6月去世,河北省永年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氏太极拳师。5岁起随父亲杨澄甫学习家传太极拳技法,深得传统杨式家传太极拳之真谛。所练太极拳法有拳架中正安舒、轻灵稳健、用意明确、优美自然的特点。在家传基础上,编排出更通俗更易于掌握的《杨式太极拳55式》与《杨式太极拳37式》。指导的三十七式短套路太极拳集体表演在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中获特等奖。培养了一大批杨式太极拳传人...
查看更多
陈正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7月生,河南省温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是全面掌握陈式太极拳所有套路和器械的传人。8岁起随太极拳大师陈照丕、陈照奎学习家传拳术器械,研习拳理。内劲深厚,拳架舒展大方,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曾蝉联两届太极拳全国大赛冠军,获“剑桥世界杰出华人榜武术领域杰出华人”荣誉,并被列入《中国人物年鉴》。著有《十段功法论》《陈氏太极拳械汇宗》等。自1972年开始授艺,学生遍及世界各...
查看更多
任文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10月生,河北省文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八卦掌代表性传承人。八卦掌拳师。自幼师从高俊奎、刘虎山,精通八卦掌的技法和理论,全国武林十六大拳派掌门人之一。在熟练掌握八卦掌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1982年和1986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均获得金牌。投入大量精力培养武术继承人,创立了以传授八卦掌为主的文柱武术学校,学员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奖。弟子遍及全国。
查看更多
陈正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5月生,2009年3月去世,河北省雄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雄县鹰爪翻子拳代表性传承人。雄县鹰爪翻子拳第三代传人。自幼随父亲陈国庆习武。拳法劲力雄遒,气势磅礴。1992年至2002年间,开办了精武学校,教授鹰爪翻子拳。2007年组织成立了鹰爪翻子拳研究会和鹰爪翻子拳协会。2008年,被特聘为首都体育学院传统武术教练。一生致力于
项目
传承和发展,为鹰爪翻子拳的发扬光大奉献力量。
查看更多
1
571
572
573
574
575
131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