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福建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昨晚从福建省文化厅获悉,省政府公布了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2项)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扩展项目(共6项)。福州选送的疍民渔歌(疍民盘诗)、高湖舞龙灯、传统言永(这两字拚成一字)春拳、“米家船”裱褙技艺、苏苏酱鸭制作技艺、洪塘篦梳制作技艺、民天虾油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氏中医骨科世家、石竹山祈梦习俗等11项上榜。 (来源:福州晚报)(编辑:王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游”的是与非    新华社银川6月13日专电(新华社记者曹健)随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气大涨,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顺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破解了遗产传人生存困难以至于放弃传承问题,取得了旅游开发与保护双赢的效果,同时景区传承是否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味、一些景区为商业目的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引发保护人士担忧。  专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应合理适度,不可过度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成为旅游新亮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 的油纸伞火了伞厂的作坊就在镇上这座百年老宅院里油纸伞在非遗节上吸引了众多都市美女 油纸伞热卖,工匠们摆九斗碗为毕六富庆功    在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传承了400多年的泸州油纸伞以平均每天上百把的速度被一抢而空。同时,远在川黔交界处的分水油纸伞厂那部破旧的电话也不断响起。每次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接完订货电话后,油纸伞制作工艺第六代传承人毕六富就焦烂了头:“咋个生产得赢嘛?”非遗节带来的如潮订单没有让老毕高兴起来。差点濒于失...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观察)苗族舞蹈变霹雳舞 民俗为何变了味儿?一些申遗项目经过层层改造,变得面目全非 人民网记者  董  阳    6月1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在上海徐家汇公园举行展演。图为中学生展演脚踏棉纺车纺纱技艺。  劳 任摄   6月13日是中国的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重视,各地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越来越大,申请非遗的热情也方兴未艾。但是,在这股热潮中,一些地方对非遗项目或随意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什么非遗火了旅游 失了原真文化?    如果说文化遗产糟粕论和价值虚无论者在保护非遗行动上表现出的是一种不重视、不作为,而单单偏重非遗商品价值的某些地方政府和商人又表现出某种乱作为。近年许多地方一味奉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少写进党委政府红头文件),在掠夺式旅游开发和过度产业化包装热中,部分非遗沦为功利性工具,其文化本体功能反被屏蔽。乱作为同不作为一样,都会给文化遗产事业永续发展埋下祸殃。    半月谈记者 周清印 李怀岩 蔡玉高     火了旅游,失...
查看更多
论坛
吕少七日谈:释永信的“富”与原生态的“穷”关键词:文化遗产日、释永信、原生态、贫穷、文化遗产保护吕绍刚        【介绍】《吕少七日谈》是人民网文化频道2009年6月推出的一档每周文化观察类评弹栏目,每周推出一期,周一更新。每期由人民日报记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约评论员吕绍刚以“锐利、雅趣”的风格观察一周文化时事,不事张扬,但求能为中国文化发展的足迹留下些别样的纪录。      从2006年开始,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今年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一)       2009年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一台旨在宣传和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介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丰富内涵及独特魅力,邀请了全国各地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类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参演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二)       五、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691号:蒙古族萨吾尔登     女子群舞:《萨吾尔登》     表演者:刘娜、奥登高娃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选送...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河北省公布第三批17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新华网石家庄6月16日电(记者曲澜娟)记者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河北省人民政府日前正式批准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三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此次获准入选的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民间文学14项,传统音乐21项,传统舞蹈18项,传统戏剧20项,曲艺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0项,传统美术8项,传统技艺30项,民俗24项。     项目包括石家庄新乐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京城民间技艺生存现状不完全调查 图为聚元号传人杨福喜(右)和儿子杨炎炎展示自己制作的弓箭。晨报记者 王颖/摄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民间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心灵的追求,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    据北京市文化局非遗处的统计,目前,北京市的非遗项目区级有586项,市级153项,国家级74项,另外还有更多的民间技艺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