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0   星期四   农历六月十六   小暑 小暑
搜索
专题报道
10月11日,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曲艺发展传承论坛将在宁波举行,邀请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非遗保护工作者、曲艺专家、传承人代表以及媒体等约110位嘉宾共同参与。 届时,中国曲协名誉主席、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文科等业界大咖将在论坛上进行主题演讲和圆桌交流。 论坛主题 融入现代生活 &nb...
查看更多
要闻
2020年10月10日晚,“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启动仪式暨开幕晚会在浙江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成岳冲,中共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来自全国的非遗曲艺代表性传承人、曲艺表演艺术家、专家学者和有关代表等参加了开幕活动。 李群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在调研活动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0年10月10日晚,“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启动仪式暨开幕晚会在浙江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成岳冲,中共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来自全国的非遗曲艺代表性传承人、曲艺表演艺术家、专家学者和有关代表等参加了开幕活动。 李群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在调研活动中...
查看更多
论坛
【作者简介】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西北民族研究》编委。 这里所说的“知识共享伙伴”,是指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时各相关主体或各“利益相关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用术语)在知识上形成的共享关系。而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地方性知识和分析性知识(借用阿兰·邓迪斯的概念术语)。“民族志立场”,则特指学者和文化保护工作者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时,应当具有的基本态...
查看更多
要闻
央广网宁波10月11日消息(记者张慧娟 刘柏煊)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1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幕。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稳步推动复工复产背景下,本届非遗曲艺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在推动曲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聚焦非遗曲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聚焦非遗曲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央广网宁波10月11日消息(记者张慧娟 刘柏煊)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1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幕。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稳步推动复工复产背景下,本届非遗曲艺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在推动曲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聚焦非遗曲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聚焦非遗曲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要闻
图1 论坛现场 10月11日,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在浙江宁波举办。本次论坛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开展日常演出、推动活态传承”为主题,围绕贯彻和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精神开展研讨,旨在探讨曲艺保护实施路径,交流曲艺传承先进经验,提出曲艺传承发展的中国方案,进一步提升新时期我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发展水平。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1 论坛现场 10月11日,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在浙江宁波举办。本次论坛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开展日常演出、推动活态传承”为主题,围绕贯彻和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精神开展研讨,旨在探讨曲艺保护实施路径,交流曲艺传承先进经验,提出曲艺传承发展的中国方案,进一步提升新时期我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发展水平。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查看更多
要闻
万众期待,万人瞩目的安徽省2020年“非遗进景区——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比赛”暨第十五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于昨晚在徽州古城盛大启幕啦!在昨天晚上,小编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人山人海了!那现场,好不壮观! 一起来看看昨天晚上的活动有哪些精彩的瞬间吧! 有本土的民俗表演:礼仪之邦、三阳叶村叠罗汉、徽州旗袍秀《徽州美》、黄梅歌《徽匠神韵》、跳钟馗(雄村)、武阳婚嫁等。 还有其他6个来自...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是以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行政资源优势的县域实践为基础的。县域是非遗保护公共事业的正式制度的第一层级,也是保护实践的一个主体,负责组织县(市)域的各个部门和机构,各个社区、群体、组织和居民参与非遗项目的发现、申报、传承和传播,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此将本地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与那些把“社区”限定在基层邻里范围的认识不同,本文通过对滕尼斯、帕克等人的经典社会理论中关于社会、社区等关键概念的辨析,得以能够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