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专访湖北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慧
2017.08.25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张晓慧,女,现任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查看更多
上海民博会揭幕 非遗精品大汇聚
2017.08.25
其他新闻
原标题:为你揭秘飘飘罗衣究竟长啥样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曹植在诗句中所描绘的美人穿的罗衣,究竟长什么样?正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2017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民博会”),以“萃取精华读懂三民”为主题,集中展示江南地域民族民间顶级工匠技艺、设计品牌及产业化成果。近3000件展品,以苏、浙、沪的传统工艺作品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作品占70%,在“苏式生活”展区展出的罗衣就是其中一大亮点。 再现“簪花仕女”的罗衣 人人都听说...
查看更多
让藏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西藏自治区藏戏保护工作综述
2017.08.24
专题报道
迥巴藏戏队在表演精编藏戏《白玛雯巴》剧照 8月21日是藏历的六月三十,这一天是藏族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每逢雪顿节期间,西藏地区都要举行隆重而热烈的藏戏表演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因此雪顿节也被称为“藏戏节”“晒佛节”。 藏戏又名“阿吉拉姆”,是藏族传统戏剧的泛称,其历史悠久、流派众多。自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以来,西藏自治区坚持把藏戏作为非遗保护工作...
查看更多
杨华珍:困境中走出的藏羌织绣守护者
2017.08.23
人物
虽然作品在北京前门大街展出的时间不长,却成了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的难忘记忆。返乡的旅程中,她脑海中依然不断浮现出在前门的古老牌楼下,一群群青年人簇拥而至的身影。在这里,她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交融,而这些场景一度仅存在于她的梦想中。 日前,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专家)资助
项目
”公益活动在京拉开帷幕。作为
项目
资助的20位传承人之一,杨华珍和她的藏羌织绣以惊艳的姿态亮相京城...
查看更多
全国砖雕“达人”齐聚临夏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2017.08.23
其他新闻
2017全国砖雕文化传承与创新峰会暨全国砖雕传统手工技艺大赛开幕式现场(摄影:葛勇)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砖雕文化,2017全国砖雕文化传承与创新峰会暨全国砖雕传统手工技艺大赛17日在甘肃临夏砖雕文化艺术产业园揭幕,来自全国六大砖雕艺术流派代表、71位砖雕手艺人汇集一堂,比拼传统砖雕手工技艺。砖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集砖瓦材料生产、雕刻技艺传承和建筑艺术表现之大成,既有华丽的外在艺术表现,又蕴含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本次大赛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
查看更多
山东潍坊:传统工艺“老树开新花”
2017.08.23
专题报道
传统工艺能发挥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山东省潍坊市的探索值得思考。作为历史上的手工业发达城市,潍坊市近年来大力振兴传统工艺,坚持以市场促传承、以创新求发展,系列非遗
项目
成为城市名片,传统工艺及相关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搭平台,优化生态环境 因闻名遐迩的风筝制作技艺,潍坊市素有“世界鸢都”的美誉。 每年4月,草长莺飞、春风拂面之时,“潍坊国际风筝会”如约举行。这项源于放飞纸鸢的大型节会如今已发展成集体育、旅游、文化、经贸等诸多板块于...
查看更多
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的比较研究
2017.08.21
论坛
摘 要: 随着时光流逝,由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构成的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和替代,甚至失传,特别在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存在许多措施不到位,已经导致许多文化遗产几近失传。对一个民族来说这将是非常重大的损失与遗憾。通过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的剖析,将数字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及重建方式,并对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的更新和完善,进而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经...
查看更多
大众媒介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以鞍山非遗为例
2017.08.21
论坛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当然也是国家以及地方的一项工作。当下,制约这一工作的矛盾是:一方面,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以保护,以便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感性文化历史;另一方面,这些遗产中的相当一部分与现代生活日益疏远、隔绝,尤其是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因而难以为继,有失传的危险。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是值得认真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以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它是该地区汉、满、朝鲜等民族民间文化和技艺的活化石。截至目前,鞍山市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何让更多人受益
2017.08.21
专题报道
湖南湘西龙山里耶文化古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云南迪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形成了多元一体、和谐共融的良好民族文化生态。(摄影:童怀摄)制表:鲁元珍美丽“羌绣”绣出美好生活。(摄影:陶明)【文创视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创新,从文化发展的规律出发,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点到面,用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既注重非遗
项目
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地实施保护,也保护其得以孕育、滋养的环境,见树木见森林。近日...
查看更多
从祭祀到农耕 她用一把剪刀记录傣族生活
2017.08.21
人物
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几乎每个村寨的傣族村民都会剪纸,从祭祀用的旗幡、供品到孔雀、大象、农耕生活,一把剪刀,一辈辈传承,傣族人民的日子就这样被记录下来。2006年,傣族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年后,作为中国剪纸的子
项目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傣族人的剪纸手艺从村寨走向了世界级舞台。 起源于宗教祭祀的剪纸艺术 剪纸,无论是在云南还是中国其他地区,就如同缝衣服钉扣子一般,几乎人人都会,只是剪出来...
查看更多
1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