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8日启幕
2017.09.07
要闻
记者从安徽省文化厅获悉,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于9月8日在黄山市举办,届时将有全国各省(区、市)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100多个
项目
参展。本届大展以非遗传统技艺展示为重点,以故宫博物院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为亮点,在两届大展基础上创新运作方式与展示方式,倡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大展由开幕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歙砚传统技艺大赛和徽派传统工艺振兴论坛等活动组成...
查看更多
10卷本《中国工尺谱集成》出版 见证民间音乐活态传承
2017.09.07
要闻
图1 《中国工尺谱集成》新闻发布会现场2017年9月6日,《中国工尺谱集成》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文化部“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发展工程”的重点
项目
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项目
,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本),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编辑出版被学界视为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图2 《中国工尺谱集成...
查看更多
骆芃芃: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
2017.09.06
论坛
9月1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光明网、斗鱼联合主办的“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在发言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生生世世,是每时每刻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的。光明网非常有前瞻性,用最新的最现代的新媒体来做非遗的直播,参与人数之多,效率之高,宣传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都是显而易见的。她相信这样的传播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
查看更多
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的比较研究
2017.09.06
论坛
摘要:随着时光流逝,由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构成的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和替代,甚至失传,特别在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存在许多措施不到位,已经导致许多文化遗产几近失传。对一个民族来说这将是非常重大的损失与遗憾。通过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的剖析,将数字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及重建方式,并对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的更新和完善,进而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查看更多
非遗文化存活有“秘诀”
2017.09.06
专题报道
建水紫陶、乌铜走银、剑川木雕、彝族刺绣……非遗产品给我省2017年文博会奠定了文化基调。 非遗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审美习惯“活”的显现。怎么让它不脱离生活,让它“活”下来?记者通过文博会在非遗传承人身上,找到了一些存活“秘诀”。 提高非遗产品经济效益 非遗包含很多方面,其中一部分已实现产业化发展,如传统手工艺。 建水紫陶的名气享誉国内外,制作工艺也写入了国家非遗名录。马成林是这项技艺的传承...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论
2017.09.05
论坛
摘要:“一带一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源远流长,沿线“非遗”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赋予沿线“非遗”保护新机遇,两者互利互惠。目前,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联合申报世界非遗、实施非遗的跨国界跨区域传播展演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由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制定“一带一路”沿线非遗保护规划,成立区域性的共享非遗保护组织,加大沿线非遗的普查、认定与申报,持续推进沿线非遗的传播、交流和共享,以“非遗+”策略夯实沿...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2017.09.05
论坛
开栏语:这一组文章围绕“一带一路”,主要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文化遗产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有鸟瞰纵论、有个案剖析,却无不指向丝路经验的总结,丝路精神的阐扬,当是对当前各界热议的“一带一路”话题的一个积极回应。 朝戈金文章从“遗产”或“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入手,辨析了这些概念变迁与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非遗保护所具有的超乎文化领域的深远意义。阿地里文章以《玛纳斯》为对象,从其口...
查看更多
徽州百工 国之匠心
2017.09.05
论坛
歙县许村古牌坊“双寿承恩”坊。 作者供图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成;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在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是徽州文化重要的创造者与守护者;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但来自同一地域——徽州;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徽州百工。 徽州百工,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承载国之匠心,创造神奇与辉煌……壹 打开历史的典籍,他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穿越两晋时光,至唐宋大放异彩,于明清华光四射。 他们的创造登堂入室...
查看更多
民间文化场域中“非遗”话语的接合与博弈
2017.09.05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中国开展十余年来,带给民间文化场域前所未有的变局,原本位处边缘的民间文化一时间广受瞩目,炙手可热。在这场“非遗”热潮中,多方力量卷入其中,各种话语嘈杂其间,民间文化场域已然成为透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文化政治的绝佳窗口。唯其话语最能显现出“民间文化”升级为“非遗”背后的权力、意识形态、资本及知识生产的交织过程。本文拟从话语角度切入,基于共时维度,分别在国家、市场、学界三个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话语、产业话语、知识话语进行考察。首...
查看更多
镇江:探索非遗保护新思路
2017.09.05
专题报道
优美动听的镇江南乡田歌、经久不衰的《白蛇传》金派扬剧、阵法多变的地方嶂山马灯、刚柔相济的健身太极拳等多个省级以上的非遗
项目
,于近日在“2017宜风韵·槐荫美——谷阳槐荫民俗文化季系列活动”开幕式上展露靓姿,“非遗群英会”作为江苏镇江槐荫村“孝文化”地方特色名片,极大提高了非遗
项目
的社会知名度。 “民俗文化周”火了非遗展演 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长年承担着全市非遗的挖掘收藏、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现已向社会公布的市级以上非遗名录近百项。近年...
查看更多
1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