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14 星期二 农历八月廿三 寒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94)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146)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8)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一年一度的古龙坡会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
2017.02.14
其他新闻
摄影:廖子渊/光明图片编者按:2017年2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古龙坡一年一度的坡会如期举行,村民聚集在一起吹芦笙、斗马、斗鸟,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融水县苗族系列坡会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龙坡会是其中最大的坡会之一。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拉鼓比赛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古龙坡会斗马比赛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各乡镇村屯的节日活动。苗族系列坡会群,是由若干个坡会组成链条而...
查看更多
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2017.02.14
通知公告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5年来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总结有效做法和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方切实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责任,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为便于社会公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不同地区的交流学习...
查看更多
从渤海之滨到白山黑水,再到三江平原——东北大秧歌渐成百姓“最爱”
2017.02.14
专题报道
吉林省秧歌汇演上的演员(摄影:李哲) 热闹诙谐的辽宁抚顺地秧歌(摄影:王忠波)冰天雪地也挡不住黑龙江老百姓扭秧歌的热情(摄影:张建友) 老话说“没出正月都是年”。虽然元宵佳节已过,但对历来注重传统春节的中国百姓来说,各种各样的年俗总能让整个正月洋溢出浓浓的年味。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春节文化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能体现东北年味的秧歌更是无处不在。从渤海之滨到白山黑水,再到三江平原,辽阔的东北大地上锣鼓喧天、彩绸飞扬,欢快俊俏的身姿既是东北百姓豪迈奔...
查看更多
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立此存照”
2017.02.14
专题报道
秦德祥口述从艺历史 2015年,文化部启动300名年满70周岁以上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希望通过影像、音频、照片、文字等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他们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其中江苏省有10人入选,包括常州吟诵
项目
的秦德祥和锡剧
项目
的吴雅童。
项目
经费下达时,秦德祥76岁,一年...
查看更多
唯民族民间入人心——评剧《花为媒》为何久演不衰
2017.02.13
专题报道
《花为媒》剧照。从左至右分别是张国强饰贾俊英、齐天一饰阮妈、王丽京饰张五可。资料照片 从一百多年前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根据《聊斋》故事改编舞台剧《花为媒》以来,这台戏成为评剧的看家戏,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剧成为“新(凤霞)派”名剧,拍成戏曲电影后,受到海内外观众热烈欢迎。 2016年,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
项目
,中国评剧院经过重新加工整理的精粹版《花为媒》举行了全国巡演,历经5省32市,先后演出83场,所到之处受到观众...
查看更多
欢天喜地闹元宵
2017.02.13
专题报道
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镇的“花脸龙”舞龙队在乡间巡游(摄影:王道东)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又是一年元宵时,各地别出心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描绘出一幅欢天喜地闹元宵的人间喜乐图。 北京 龙腾狮跃闹元宵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组织的“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动继续上演。正月十五,在苏家坨镇前沙涧的“龙腾狮跃闹元宵”花会踩街活动中,来自各行政村、居委会、驻镇部队的27支花会队伍...
查看更多
如何消得此良辰——正月十五“闹元宵”(中篇)
2017.02.10
专题报道
柳林盘子会盛况柳林盘子会-“盘子”夜景二、民间社火等民俗活动1、柳林盘子会“柳林盘子会”又称 “天官会会”、“小子会会”,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动。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以元宵节为高潮。活动期间各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或配以秧歌、弹唱;或佐以转九曲、斗活龙,汇聚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盘子民俗活动围绕“盘子”展开,“盘子”是一种制作非常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
查看更多
如何消得此良辰——正月十五“闹元宵”(上篇)
2017.02.10
专题报道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唐寅《元宵》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称为“灯节”、“上元节”、“元夕”等,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也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据有关史料记载,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
查看更多
在国际话语规则中实现本土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
2017.02.10
论坛
口头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类及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就我国而言,由各民族所创造的口头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罕有其匹。许多文类样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都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丰厚的文化内涵、多样的传承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档案的建设情况看,全国范围内对口头传统的重要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重视不够,对口头传统的属性认识不清,因此出现了“以文本为导向”的种种弊端。在中国文化档案...
查看更多
福建龙岩: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进入新阶段——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
2017.02.09
专题报道
位于龙岩市上杭县庐丰畲族乡的客家围屋客家走古事民俗日前,文化部向福建下发《关于同意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复函》,同意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实验区范围包括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和三明市宁化、清流、明溪三县。闽西也成为继广东(梅州)、江西(赣南)之后获批的第三个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西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文化发展传播的原乡故土。闽西客家文化是当地客家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颇具特点的民系文化和特...
查看更多
1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3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