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6   星期二   农历七月廿五   白露 白露
搜索
其他新闻
 中国画家捐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    5月11日, 26位著名写实画派艺术家向四川茂县、北川和绵竹3县(市)捐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重点项目暨绵竹年画博物馆新馆奠基仪式,在四川省绵竹市城东新区景观大道举行。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及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等出席。    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等26位写实画派艺术家开始集体创作,用14个日夜创作完成了高2米、长20多米的大型写实油画《热血五月·2008》。当年6月20日,他...
查看更多
论坛
 入乡随俗的田野作业――民俗学方法论之一  乌丙安  各位老朋友、各位新朋友,各位老朋友,各位小朋友:     我的题目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入乡随俗是我们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华人都知道的词,它用在我们的术语上,也是响当当的。我从事几十年的民俗学研究,我的实践,我的田野作业就是这样开始的,所以我说,第一个发言我就从原始谈起,就是最古老的方法:入乡随俗。    我个人认为,民俗学方法论里的入乡随俗方法有两个小的基本点(还有很多别的基本点,我现在讲这两个基本点):第...
查看更多
论坛
 民间文学调查的理念和方法  刘锡诚        新世纪之初在全国开展的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很认真,那里的领导者和主管者,有历史感和责任感。也与些地方进展的情况很不理想,只是从面上大家都知道的抓到几个项目,申报名录而已,并没有按照田野调查的要求去做认真的调查,大有走过场的可能。对于大多数参加调查工作的朋友来讲,方法问题是重要的一环,颇有探讨的必要。关于民间文学调查的理念和方法,我想谈四个问题。    第一,民间文学普查的理...
查看更多
论坛
 田野作业前的案头准备  刘魁立        我首先需要向各位坦白的是,我几次向我们的会议主持人——方李莉教授申请,我只来听会。方李莉教授一再地驳斥我说是你不能这样。我说我真的没有很好的准备。这大概还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准备,更重要的我和前面发言的,和今后还有很多先贤或者是同行一样,我在这一方面的确没有什么特别可以向各位贡献的。那么,方李莉教授一再地不答应,那我也只好向各位汇报一下我自己的若干感受。    在座的高丙中先生知道,大概在三四年前,在这项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抬工号子唱响仁寿古韵    谈及船工号子,大家不陌生。而提到抬工号子,恐怕很多人会茫然。在仁寿县,就有这样一项省级“非遗”项目――抬工号子。为了揭开抬工号子的神秘面纱,近日,记者走进仁寿,一探抬工号子的“前世今生”。        历史溯源    “不唱号子路难行”    仁寿属丘陵地带,因为以前没有大道,人们只能通过山间小道交通往来。当地人也没有用牲口驮运货物的习惯,重物都靠肩挑背磨,人工搬运。遇上重物难移,就产生多人合作,靠肩抬,形成抬工队伍。“前辈古...
查看更多
论坛
 古老的羌族将重新焕发生机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徐平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在映秀到北川这条断裂带上,地震重灾区和羌族聚居区完全重合在一起,本来就人数不多的古老羌族一下子损失了近1/10的人口,羌族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也在瞬间化为乌有。在国家、社会和对口援助省市的大力帮助下,灾区羌族人民开展了顽强的抗震救灾,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但无论是物质文化的重建,还是精神文化的重建,道路都将是十分漫长的...
查看更多
最后的释比
2009.05.12
专题报道
   一个释比就是一部羌族史。或许,即使没有地震,已经消逝的释比和日益稀少的继承人,也正在使羌人的文化和记忆,一环环地断掉。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在其中还是起了很大的加速作用。谨以此文献给震后幸存的羌人,献给羌人中―― 最 后 的 释 比   释比“下油锅” 余茂智 摄   羌族有一首流传千年的诗歌《择吉波格》,诗中唤做择吉波格的男子,智勇双全、仁义并重。而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释比是他融会贯通、成为全才的最后一道关卡。释比在羌人心中就有着这样超...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桃坪羌寨美丽依然   这是桃坪羌寨的一户普通人家,在三代人的努力下,他们家的“尔玛人家”家庭旅馆重新开张了。虽然说男主人外出采购,但他们希望用成员不齐的这张照片欢迎中外游客。  大地震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活还在继续。在前不久的灾区回访中,我心中最为牵挂的是:那些受灾的群众是否已经搬出帐篷?那些受损的村寨是否已经得到修葺?那些遭到毁灭性打击的羌族文化是否得以保护和传承?  如果说想了解羌族文化,那么最为直接的就是去羌寨走走,因为那里是羌族文化的“活化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大学生欲复兴顾绣    顾绣,源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以名画为蓝本,有“绣艺之祖”之称。然而,由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再加上后继无人,这门刺绣艺术近十年来日渐凋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近日,记者获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赛扶团队的学生为拯救濒临失传的顾绣技艺,致信上海市政府,同时用所学的商业销售及推广知识为顾绣寻找新的出路,欲以学生的力量演绎“复兴顾绣”的传奇。   偶遇顾绣发现商机   “我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顾绣并被其魅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行将没落的高州木偶戏高州冼夫人庙前,单人木偶表演,在老人的双手下,木偶活灵活现。高州冼夫人庙前,中班的木偶剧团的艺人们搭起简易的台子,作为演出之用。放学的孩子在看台上的木偶戏,背景中高耸的楼宇与传统的木偶人相结合,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一九五七年,高州木偶戏获民间艺术汇演优秀奖,已经扬名全国  ◎以前的木偶戏“人神共娱”,现在只为敬神,自然比较寒酸  ◎如今木偶戏逐渐没落,高州的戏班从两千多整编为两百多个  罗煜伦,59岁,花旦;梁明辉,61岁,乐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