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16 星期二 农历七月廿五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76)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128)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8)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天下功夫出少林 河南的武术文化
2008.11.13
专题报道
天下功夫出少林 河南的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 ,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
查看更多
女书习俗: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
2008.11.13
专题报道
女书习俗: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 江永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西部和南部与广西桂林地区为邻,隶属永州市。江永女书流传于江永县仅有两万人口的上江圩(包括上江圩镇和铜山岭农场及周边的个别村落)一带。该县的潇浦镇、千家峒瑶族乡、允山镇、黄甲岭乡等地历史上也曾流传过女书,但在60年前即已先后消失。 江永县女书文化村浦尾村举办了一场原生态的女书习俗――坐歌堂,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及邻村的乡亲300余人前来观看。在大红花轿、凤冠霞帔、婉转女歌及锁呐的映衬下...
查看更多
民族的记忆 国家的瑰宝:青海“非遗”传承人――才让旺堆
2008.11.13
人物
民族的记忆 国家的瑰宝:青海“非遗”传承人――才让旺堆索南卓玛 才让旺堆简介 才让旺堆从少年时代开始传唱《格萨尔》,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方面成绩突出、贡献巨大。1990年,被吸收为国家干部,享受副高待遇;1991年,在中国社科院、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召开的说唱家命名大会上,获得了“《格萨尔》说唱家”的称号;1994年,在青海省第三届文艺创作评奖中,他说唱的《陀岭之战》之部获优秀作品奖;1997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社科...
查看更多
一个庄稼汉,复活千年古绛州木版年画
2008.11.13
人物
一个庄稼汉,复活千年古绛州木版年画 他,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靠种地和木匠手艺为生,日子平淡却也幸福。然而,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喜欢上了老祖宗留下的一幅画。为了这幅画,他家不顾了,媳妇也被气回了娘家…… 年画流程一:刷墨年画流程二:上纸 不辞辛苦,披星戴月集年画 山西自古有“南绛北代”之说,其中“南绛”即指现在的新绛县。据县志记载,新绛县从春秋时期起就是晋国名镇,隋初建州以来达1400余年长盛不衰。隋唐时期,古老的绛州城内手工业十分发达,城内集中...
查看更多
国家级二批“非遗”:日益红火的“十里红妆”
2008.11.13
专题报道
国家级二批“非遗”:日益红火的“十里红妆” 从占地仅5亩的农家小院,到如今正在规划中的总投资1.2亿元、占地65亩的十里红妆新博物馆;从个人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到走出国门;从纯粹的收藏发展成正在兴起的文化旅游新产业……短短的几年间,“十里红妆”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不但成为宁海的一张名片,也日益成为宁波、浙江,甚至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图为开游节上的红妆器具。成为国宝 今年6月,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县的“宁海十...
查看更多
(新华调查)保持“非遗”原味 探索市场开发――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调查
2008.11.13
其他新闻
(新华调查)保持“非遗”原味 探索市场开发――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调查 新华网宁夏频道11月13日电(记者艾福梅、张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市场开发的问题一直为各界关注。如何保护“非遗”的传承链?如何寻找市场开发和保持“非遗”原味之间的平衡点? 2008年9月,宁夏首个旨在为“非遗”
项目
提供创作、展示、营销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在银川市文化城揭牌,目前已有5名“非遗”传承人进驻其间。 这个整合了“非遗”传承人...
查看更多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留住盛唐的清音雅韵
2008.11.13
专题报道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留住盛唐的清音雅韵 MTV、MP3、CD、彩铃、流行音乐榜、交响乐……在如今这个音乐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时代,如果有一天你特别想听听唐代宫廷音乐的清音雅韵,怎么办?其实根本没必要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唐朝。曾经繁华一时的唐朝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在当下亲耳聆听那个时代的音乐并不是一种奢望,在民间,在陕西省蓝田县一些鲜为人知的村落,我们还能沿着一座座寺庙、洞穴,寻访到唐代宫廷音乐的足迹...
查看更多
百年儋州调声:欢乐调声情长悠
2008.11.12
专题报道
百年儋州调声:欢乐调声情长悠 “哥”对“侬”的爱---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
查看更多
玉素甫江:维吾尔族鼓吹乐传人 痴迷纳格尔艺术的老人
2008.11.12
人物
玉素甫江:维吾尔族鼓吹乐传人 痴迷纳格尔艺术的老人 在伊犁生活久一点的人都很熟悉悠扬欢快的鼓乐―――苏乃依和纳格尔(铁鼓)。“在绿洲、在乡村,吹响苏乃依/敲起纳格尔鼓/人们就会纷纷从田间地头涌来/木卡姆在他们手中、心灵中、目光中展开/他们自身已经成为一件发出美妙音响的乐器……”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乐器在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维吾尔族鼓吹...
查看更多
李增恒:“踢场子”踢成了“东方花神”
2008.11.12
人物
李增恒:“踢场子”踢成了“东方花神” “六六旦,绥德汉。高原舞丛葩艳。巧手舞花扇,轻足戏鼓点。扭如风摆柳,行若水漂船。……爆竹闹管弦,唢呐绽红毡。碎步悄然入洞房,谁人焉能辨女男!” 看过李增恒表演“踢场子”的观众里,至今仍有很多人以为,台上扮演旦角的是个腿脚利落的老太太。卸了妆,人们不禁惊讶,眼前这个瘦小单薄的老人,竟是个男的。他,就是陕北绥德秧歌的传承人,人们口中常说的“六六旦”。 李增恒(右二) 宁看“六六旦...
查看更多
1
1277
1278
1279
1280
1281
132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