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6   星期二   农历七月廿五   白露 白露
搜索
论坛
非遗产保护走向文化自觉王文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我国文化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一大亮点。它不仅说明了我国当代对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视,也标志着我们今天对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根本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开始逐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从根本上说,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际范围内不断得到重视,我...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安德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年来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行动。由于该组织的努力,这一工作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政府部门和民俗学等学科的工作者为主,社会许多领域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这项工作当中。其规模之大、牵涉人员之众、影响范围之广,足可使我们称之为一场社会文化运动而毫不为过。    但是,这场正在全面展开...
查看更多
论坛
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抢救 刘铁梁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计19个项,绝大多数是由发展中国家申报的民间传统仪式、口头语言和表演艺术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的“中国昆曲”也榜上有名。这是维护人类文化多元性的一个重要行动,其目的在于敦促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要把那些遗留、残存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得与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及未被人为破坏的自然景观同样重要,应当及时采取...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及法律制度朱兵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的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所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它是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域或空间而存在的,是一种“活态”文化。无论是口述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传统礼仪节庆等,无不与个体或群体的人的活动(包括展示、表演和传承)紧密相关。因此,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手段、方式上既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运河文化的征程没有尽头 歙县砚厂的工人在刻砚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说“墨香”,但是,你知道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你曾经走近墨生产的地方吗?乍到制墨场所,你会猛地感到呛鼻的强烈酸臭。但就在那样一种刺鼻气味下,在墨黑处处、光线昏暗、设备老旧的屋子里,制墨人没有任何防护装备,常年如一日专注安详地取料、称重、捶打……10月下旬,淅沥秋雨中,记者走进位于安徽歙县县城东路19号一处败...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伊斯坦布尔产生    新设立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 2003年、2005年颁布的90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合并生成。其中26项属于亚太地区,20项属于欧洲,19项属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18项属于非洲,7项属于阿拉伯地区,两国或多国联合申报的项目有9项。    11月4日至9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会议上,举行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出版    《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日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共有六辑,收录了国家级项目24项,省级项目121项,分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传说故事、地方戏曲、手工技艺等10大项。书中收录了图片一千多幅,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繁衍、传承流变。    记者从8日举行的《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研讨会上了解到,这部图书的作者大都是在陕西各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论坛
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深层内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升温,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当代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和保护运动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得到了更多关注。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安徽“花鼓灯”、宁夏回族“踏脚”、重庆“铜梁龙舞”等民间舞蹈作为专业试点被列入保护项目范围。在2006和2007年的第一、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民间音乐展演十种民歌 天籁之音曾获国家级大奖的《南乡田歌》     “乐声悠扬·民间天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音乐展演,日前在宛平剧院举行,这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演出活动由苏浙沪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徐汇区文化局联合主办。展演突破传统,以田歌号子为引,形成舞台剧的表演形式串起长三角地区10种民歌,让观众领略到民间音乐的魅力。其中有上海的上海港码头号子、青浦田山歌、斜土杠棒号子;江苏的南乡田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京杭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成效初显隐忧尚存    连日来,记者一路随“BMW2008中国文化之旅”车队沿京杭大运河采访,途经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大运河流经地区,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家先后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保护成效初显;然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令人担忧。    丰厚:源远流长 古风犹存    在此次文化之旅的首站...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