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15 星期一 农历七月廿四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76)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128)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8)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完善少数民族医药 彰显传统精华
2008.07.18
专题报道
完善少数民族医药 彰显传统精华 我国疆域广大,跨越温带、亚热带等气候区域以及平原、盆地、高原、山地等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各民族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外部条件。从远古开始,各民族在发展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了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由于区域性差异,各个民族有其独特性,其医药文化更加带有地域特色。 首先,由于地域带来的环境差异,各民族所面临的来自自然和自身的病患威胁即有不同。寒冷、干燥的地方和潮湿、炎热的区域生...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不容忽视
2008.07.18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不容忽视 最近,一位朋友向记者提出个问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寿山石呢,还是寿山石雕?” “当然是寿山石雕了”,记者耐心地向他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是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跟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寿山石雕就是福州地区所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 “那么,如果哪一天没有了寿山石,还会有寿山石雕吗?” 这位朋友紧...
查看更多
黄河号子申遗之后的保护之困:年轻人不愿意学
2008.07.18
专题报道
黄河号子申遗之后的保护之困:年轻人不愿意学 孟州黄河河务局职工在孟州黄河风景区表演黄河号子中的“土锇号子”黄河职工打着手锇练习喊唱抢险号子 2007年3月5日,黄河号子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其保护之路的开始。事实上,尽管剪纸、泥塑、雕刻、木偶、花鼓灯、黄河号子、原生态民歌演唱等相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存在空间却日渐狭窄。黄河号子第三代传人李富中...
查看更多
500多页羌族孤本档案被埋 羌族历史探秘
2008.07.16
专题报道
500多页羌族孤本档案被埋 羌族历史探秘 地震除了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还沉重地打击了羌族文化。最大的文化损失,就是500多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石泉为北川古名),仍未被抢救挖掘出来,而该书较完整地记录了羌族1700多年的历史。那么,羌族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文明做出哪些重大贡献呢? 1.曾有上千万人口 这次特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就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聚居区,所以羌族聚居的县都遭受了严重破坏,除了北川,茂县、理县等羌族人口较多的县的灾情也相当严...
查看更多
循序渐进 合理利用――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综述
2008.07.15
其他新闻
循序渐进 合理利用 ――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综述 山东省现有17市、140个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级名录27项,第二批国家级名录93项,第一批省级名录157项。 近年来,山东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近年来,山东省和各市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规划当中,并将“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效纳入文化建设考核奖惩内容。 山东省文化厅和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把非...
查看更多
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辽宁省“非遗”保护工作近况
2008.07.15
其他新闻
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 ――辽宁省“非遗”保护工作近况 大连金州龙舞不久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扩展
项目
名录。图为龙舞老艺人在学校传授技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我省于2005年7月1日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确立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2005年7月4日,召开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与乐亭大鼓艺术发展
2008.07.14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与乐亭大鼓艺术发展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主要曲种之一,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地区。演出时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一人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与评剧、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文艺三枝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影响广泛,在冀东及东北地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乐亭大鼓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是在继承古代多种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唱实践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它的形成与明清历史、地方方言和风俗有关。冀东乐亭、滦南一带的人们有歌舞习俗,逢年过节...
查看更多
“群星”迎奥运 “非遗”放光彩
2008.07.14
其他新闻
“群星”迎奥运 “非遗”放光彩 ――群星奖综合类优秀节目在京展演 随着8月的临近,北京的奥运气氛日渐浓厚。从街头巷尾的宣传栏,到大人儿童的衣饰玩具等,随处可见奥运元素;从国家大剧院到其他大小剧院,各种迎奥运的演出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7月9日,由文化部主办、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群众艺术馆)承办的“迎奥运――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活动综合类节目演出,在北京海淀剧院拉开帷幕。此次演出,节目全部从第14届群星奖决赛的优秀节目中选出,可以说是我...
查看更多
追寻欧冶子 古法铸龙泉
2008.07.14
专题报道
追寻欧冶子 古法铸龙泉沈新培教其子沈州炼剑 龙泉因剑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以记述越国历史为主的《越绝书》中记载,楚王请越国和吴国的铸剑名师欧冶子和干将为其铸剑,于是“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晋代,朝廷以“龙渊”剑之名在欧冶子铸剑的秦溪山麓设立了龙渊乡,以留纪念。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称为龙泉。 龙泉宝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上乘的质量名扬中外,欧冶子作为龙泉宝剑的铸剑祖师也一直受到龙泉人民的供奉和祭拜...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专场演出
2008.07.14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专场演出四人协作演出的换手联弹 7月6日至10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上演。演出
项目
有相声、京韵大鼓等多种传统曲艺节目,其中,含灯大鼓、换手联弹等节目是精品中的精品。图为乐队四人相互协作演出的换手联弹。(来源:文化传播网 记者:卢 旭 摄影报道)(编辑:辰序)
查看更多
1
1286
1287
1288
1289
1290
132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