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春分:翠染茶山,春意浓
2023.03.21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吉林非遗消费节启动
2023.03.20
地方新闻
3月19日,“雪后阳春 惠游吉林”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节启动仪式在吉林市万瑞城举行。作为全省旅游消费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将成为吉林省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新热点,为吉林市文旅商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节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市政府主办,吉林市联动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辽源市,携手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助力全省文旅经济实现“开门红”。 仪式上,吉林市副市长王石红代表市政府致辞,盛情邀请广大市民、游客惠...
查看更多
空间与生态:布依族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生态智慧
2023.03.20
论坛
【摘要】传统农作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其农耕文明悠久,在土地利用技术方面尤为突出。几千年来,布依族于复杂山地环境与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营造了良好的空间结构,实现了人地和谐。基于历史视角,系统审视布依族传统农作技术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现其在土质区分、种植方法、耕作方式层面有着高超的技术,蕴含着调节生态秩序、平衡生态关系、拓展生态空间、规范生态伦理等方面的生态智慧。合理利用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布依族土地利...
查看更多
《跨境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活动在北京举行
2023.03.20
要闻
3月1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第三场《跨境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原一级巡视员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名誉所长欧建平、原副所长江东、副所长卿青、一级演员张宜秋、资深研究员王宁宁、研究员金浩,以及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李北达教授,中央民族大...
查看更多
做大做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非遗品牌的潍坊实践
2023.03.20
专题报道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门以金银为原材料制作首饰的传统工艺,由原始的金属工艺(如商周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而来。老潍县(潍坊市区解放之前的旧称)在清代中后期发展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民间流传有“九千绣花女,三千砸铜匠,十万织布机”之说,“砸铜匠”指的就是首饰制作艺人。20世纪中期,传统老潍县首饰作坊逐渐消失,万人以上从业者转作他业。进入21世纪,在昌乐蓝宝石矿发现后,宝石镶嵌加工的需求推动了大批手工艺人加入首饰制作行业,再次拉动了金银细工制作...
查看更多
崔雪琴:信心满满走好乡村振兴路
2023.03.20
专题报道
基层 3月14日,全国两会在京闭幕,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回到基层,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本版采访其中4位代表委员,讲述她们回到基层后,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奔向共同富裕方面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崔雪琴传承保护原村土布(供图:受访者) 春风拂面,万象更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棋盘山上的杏花盛开,山脚下不远处,赞皇县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热闹非凡...
查看更多
甘肃非遗工坊:传承古老技艺 描绘幸福生活
2023.03.20
专题报道
庆阳香包在旅游展上进行展销(摄影:罗赟鹏)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甘肃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裕固族服饰非遗工坊、临夏砖雕非遗工坊的案例入选。在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3名“优秀生”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不断释放甘肃文化力量。 “小香包”里“大文章” 庆阳香包造型丰富、图...
查看更多
2023非遗品牌大会即将隆重启幕
2023.03.19
要闻
文化和旅游部17日上午召开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23非遗品牌大会”将于3月23日至3月25日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举办。据悉,本次非遗品牌大会以“坚持守正创新 擦亮非遗品牌”为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面向全国 盛邀各界共谋共享 源于广州,面向全国,非遗品牌大会已连续举办四届。2023年,非遗品牌大会以建设全国最大非遗品牌展示传播交流平台为目标,广邀全国非遗品牌、非遗工坊、非遗传承...
查看更多
邱春林:手工艺与科技结合的可能与边界
2023.03.19
论坛
2022年6月,由文化和旅游部等10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支持(传统工艺企业)全面掌握并运用传统工艺核心技艺和关键技术,在保持传统配方和工序的基础上,鼓励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所谓现代生产技术,不但得到前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支撑,又获得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工程、量子工程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新思维和新工艺。手工艺与这些先进生产力的结合如何实现?其边界又在哪里...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湘西苗绣:让妈妈回家
2023.03.18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湘西七绣坊非遗工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项目
湘西苗绣设立。工坊通过湘西苗绣技能培训、传统技艺研究、非遗生产性保护、“非遗 +农业 + 旅游”等形式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工坊实施“让妈妈回家”公益
项目
,长期对低收入家庭和当地妇女进行公益性湘西苗绣技能培训,并积极创造、提供就业平台。截至目前,共支持1926名农村妇女带薪培训,吸纳了367名低收入人群就业,间接带动3000余人从事湘西苗绣相关产业,其中妇女占比75%,让300多个留守孩...
查看更多
1
181
182
183
184
185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