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临夏砖雕:传统技艺传承好 双手雕出致富路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29 18:41:00

摘要:2018年,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夏砖雕,设立临夏砖雕非遗工坊,通过开展绘画、雕刻等技能培训,创新产品设计,提升产品价值,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工坊充分利用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良好的生产加工设施、研发设计团队和工作环境,开展临夏砖雕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和销售,成效明显。工坊现有员工86人,包括中高级工艺美术师12名,人均月收入4500元以上;建立连锁工坊3家;技术(专利)授权产品107种。工坊吸纳脱贫户12名,包括残疾人4名,实现人均月最低收入4500元,极大地提振了脱贫群众的自信心。2021年,工坊被确定为甘肃省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先后荣获全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先进集体等50多项荣誉。

临夏砖雕是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手法,同时注重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方式与砖雕艺术相融合,既保留材料特有的质朴,又呈现多样化的艺术特征。近年来,临夏砖雕非遗工坊将传统雕刻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所生产的砖雕广泛应用于寺庙、园林和民居建筑中,产品用途从房屋建筑、围墙装饰等拓展到花瓶、笔筒等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工坊通过开展技能实践培训、发挥平台基地作用、加大宣传推介等,取得明显的建设和管理成效。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产品:《国色天香》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产品:《书香门第》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匠人展示雕刻技艺

一、注重技能实践培训

工坊自成立以来,结合临夏砖雕特色,积极探索“工坊 +”模式,形成了产学研创新协同、全产业链发展、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办学双机制育人等机制,突出工坊的实践性,践行“以工为主、以学促工、工学结合”教育新模式,与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兰州理工大学实习基地、西北民族大学干部培训学院现场教学点、甘肃省特色科普基地、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雕刻人才培养基地、临夏州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临夏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两年来,累计培训学员200多人。工坊通过人员培训、技术孵化、吸纳就业和技术授权、派发订单、建立连锁工坊运行等多种形式,努力把工坊建设成为“砖雕艺术传承基地”“古建材料供应基地”和“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吸纳脱贫户12名,包括残疾人4名,实现人均月最低收入4500元,极大地提振了脱贫群众的自信心。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

二、发挥平台基地作用

工坊通过设立临夏青韵博物馆,搭建砖雕艺术研学体验平台,开展各类研学活动,与甘肃读者印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读者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甘肃读者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临夏分公司等10余家旅游研学及教育机构共同设立研学旅行及教育教学基地,累计接待兰州、白银等地中小学生研学团队150多场次,累计接待研学人数5万多人,推动技艺保护传承,提升临夏砖雕的影响力。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带头人张少军指导匠人们砖雕技艺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带头人尹宽指导匠人们砖雕技艺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生产场景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工坊注重宣传展示工作,积极参加兰州老街“如意甘肃、多彩非遗”优秀非遗项目展演、第八届中国——中亚论坛砖雕展演、全省冬春季乡村旅游产品线路推介活动展、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创业达人”评选活动暨2021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创业大赛、2021年中国工业设计博览会等活动,吸引社会力量关注工坊建设。同时,工坊研发推出了临夏砖雕产品35件,持续拓宽产品销路;出版发行了《临夏砖雕》《河州砖雕艺术》等书籍,编印《临夏砖雕》画册,摄制了《青之韵》《青韵砖雕》《初心》等宣传片,提升临夏砖雕知名度;工坊把党建元素与非遗传承保护理念相结合,以“建党百年辉煌路、启航时代新征程”为主题,组织非遗传承人雕刻“建党百年”主题微雕,参加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作品展,激发了广大师生和当地群众对砖雕文化的热爱。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