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4   星期四   农历六月三十   大暑 大暑
“茶和天下 曲韵共生”:​白俄茶友品上地道中国茶文化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荣坤 创建时间:2025-07-18 10:10:00

“为什么以前的茉莉花茶中没有花,现在的有花?哪种更好?”“中国古人为什么要用露水泡茶?”在日前举办的“茶和天下 曲韵共生”2025中国非遗雅集海外行活动中,很多白俄罗斯观众提出不少“刁钻”又专业的问题。

“传统茉莉花茶靠茶叶的吸附性吸收花香,经反复窨制而成,不添加茉莉花;现在加花更多是为了满足视觉美感,口感差异不大。”“古人认为无根之水干净,就会收集雨水、露水、梅花雪水来泡茶。”……茶艺师赵欣欣娓娓道来,为现场观众答疑解惑。

“当地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了解的深入程度,远超我的想象。”赵欣欣告诉记者。活动期间,她现场进行了茶道展示,将“天人合一”的茶道理念融入每一个动作。对于这样“安静缓慢”的展示,赵欣欣起初心里有些打鼓,没想到全场观众都沉浸其中——“两个小时的活动,没人看手机、没人说话,都跟着我放松下来,感受茶气的自然生发,体会身心平和的状态,他们都很享受。”当地民众的接受度让赵欣欣颇为意外。

本次活动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明斯克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承办,分为“茶话千年”“香传世界”“琴鸣四海”“曲奏中外”四个板块,打造了“茶·香·琴·曲”四大非遗主题沉浸式展演空间,向海外观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和而不同”的精神魅力。

近年来,中国、白俄罗斯两国文化交流日益丰富,成果颇丰。“白俄罗斯的歌舞、手工艺品在中国广受欢迎。同样,中国的书法、戏曲、非遗技艺也在白俄罗斯播撒下友谊的种子。”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张汶川希望借此次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桥梁,向白俄罗斯民众传达“和而不同”的中国思想。

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文化参赞、明斯克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夏光远认为,连续3年举办的“茶和天下”活动是推广中国茶的重要平台。该活动以多元板块为载体,设置茶文化体验区、中华美食区、艺术演出区、非遗互动体验区等,通过“视听味嗅触”五感联动,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依托“茶文化+”产业链延伸策略,将茶元素深度嵌入非遗、艺术、美食领域,每年吸引不少于3万人次参与,在明斯克民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不仅如此,中国茶元素还渗透到多个品牌活动中,如‘欢乐春节’、中国文化日、中秋节‘天涯共此时’等,中国茶全年持续亮相,让当地民众在不同时间节点都能接触到茶韵。”夏光远说。经过多年持续深耕,中国茶已在白俄罗斯深入人心。当地民众不仅喜爱中国茶,还能提出颇具专业性和深度的问题,这一细节充分印证了系列活动为中国茶扎根当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带去了中国六大类茶——红茶、绿茶、黄茶、青茶、白茶、黑茶,不仅做了展览,还针对每种茶分别设置了体验环节,让当地友人品尝不同的茶味、观察茶汤色泽,并体验泡茶过程。”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朋朋说,很多观众是首次见到6种茶集中展示,也是第一次品尝到如此多样的中国茶味,被中国茶的味道所吸引,他们希望有更多中国茶引入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体育和旅游部旅游司司长沃罗诺维奇·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认为,中国元素正逐渐进入白俄罗斯寻常百姓家:白俄罗斯人摆放家具时会参考中国的讲究;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加入学习中文的行列;身边很多朋友只认中国茶……

此次活动不仅对“茶、香、琴、曲”做了基础知识讲解,还展示了茶道、香道,演绎了《流水》《忆故人》等经典曲目,展现古琴艺术的深邃与悠远。

现场有观众提出:“能否用古琴演绎当地的经典曲目《库帕林卡》?”古琴演奏者赵金阳随即席地抚弦,一曲终了,近百名观众竟不约而同跟着旋律轻唱起来。众人难掩兴奋,赞叹古琴音色温润雅致,将熟悉的曲调弹出了别样意蕴。这场跨越中西的即兴对话,以琴会友,瞬间让两国民众的心贴得更近。

一位明斯克当地民众形容,自己仿佛置身话剧演出中,还能上台参与泡茶、焚香、弹奏古琴的体验。他认为,中国的非遗并非隔着玻璃的观望,而是融入指尖、鼻尖与心间的真实感知,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体验。彼时,泡茶时水流过茶具的触感,焚香时袅袅升起的香烟,古琴琴弦震动的余韵,还有茶香与沉香交织的味道,成为两国民众加深友谊的最好注脚。

本次“茶和天下 曲韵共生”中国非遗雅集行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通过茶、香、琴、曲的交融,中白两国人民在文化共鸣中加深了理解与友谊,为共建和谐世界贡献了文化力量。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非遗为纽带,推动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受访者供图

当地民众在活动上品尝中国茶

展示现场的中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