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金季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朝鲜族,1937年2月生,2016年10月去世,吉林省延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师。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朝鲜族乐器制作,1958年进入延吉市军烈属服务社乐器车间任车间主任,开始学习制作民族乐器的技艺。1974年,被任命为延吉市朝鲜族乐器厂厂长,先后挖掘和开发了二十多种乐器。2009年,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7年1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蒙古族马具制作技师。出身蒙古族马具制作世家,自幼受到父亲尼玛、伯父敖力布等人的影响和传授,用心学习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马鞍的制作技艺。20世纪70年代为当地综合厂马具制作方面的骨干,后来成为马具制作个体户,主要加工制作马鞍具、皮具加工并收徒传艺。以制作马具皮件、毡垫、刺绣、组装马鞍为主,编制的马具皮件精美耐用,毡垫、刺...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55年6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热爱并擅长英吉沙小刀制作,13岁时跟随师傅学习小刀制作技艺,认真钻研,熟练掌握小刀制作各项技艺。1972年至1982年担任英吉沙县五金厂技术工人,曾任英吉沙县小刀厂厂长。注重带徒授艺,培养了一大批技艺纯熟的徒弟。1988年创建“巴旦木花”牌英吉沙小刀并注册商标。2013年,作品《英吉沙小刀三件套》获得新疆工艺美术...
查看更多
道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1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1980年至1999年在成都金银制品厂学习并掌握全套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其间,1980年跟随温小秋师傅学习银花丝制作技艺,1985年跟随倪成玉、蒋之中学习新产品设计,1993年师从王明儒学习新产品试制。2003年至今,带有五名弟子,分别是王晓璐、王娣、王丽梅、刘文英、胡晓林。1999年设计创新出第一幅银花丝画,获得国家专利。代表作有...
查看更多
龙多然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8年6月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藏族金属锻造技师。其曾祖父玛杰、祖父江永和父亲闹才都是藏式金属锻造民间艺人。不足10岁就开始跟随家人学习锻造技艺,不到20岁就成为一名出色的铁器锻造工匠。锻造的金银器物和饰品雕刻纹路突出、图案精美逼真、线条流畅饱满、镶刻浑然一体,堪称巧夺天工。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地手工艺展览会上引起轰动,被视为收藏精品远销国外。与弟子土江和丁松将主...
查看更多
次旦旺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6年11月生,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藏族金属锻造技师。1956年开始跟随父亲学艺。拉孜孜龙藏刀是藏刀九大派系中的一个分支,铸刀手艺属古司藏刀始祖之一。其锻造的孜龙刀具有技术性强、加工精湛、佩戴美观、古朴威严等特色。1980年开始带学徒加工生产,培养了一批传承人。
查看更多
俄色呷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0年12月生,2014年3月去世,四川省白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53年开始学习唐卡,1958年跟随父亲学习手工艺。1980年后,为全国百余座大小寺庙制作了吉祥八宝、面具、金银佛具和宝塔等。每件作品以心为蓝本,充分利用想象力,不做草稿,信手拈来。制作的佛像融入了绘画元素,面目慈善,美观大方,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代表作品有《莲花生大师》《守护神面具》等。
查看更多
朱炳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几十年来,刻苦钻研祖传手艺,积极探究现代科技,研发出多层次锻刻铜浮雕、多重蚀刻仿铸铜、紫金刻铜雕、高反差磨花工艺等六十二项国家专利。首创熔铜艺术,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复建、承建了雷峰塔、灵隐铜殿、峨眉山金顶、无锡梵宫等百余座(幅)铜建筑或铜装饰。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
查看更多
张克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4月生,2013年2月去世,云南省会泽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斑铜制作技艺第十二代传人。出身于斑铜制作世家,二十余岁随父亲张兴元学艺。从艺三十余年间,熟练掌握斑铜制作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严格选料,用会泽、东川辖区内的自然铜且用梨炭熔烧,边打边除去矿渣等杂质,对烧斑、煮斑、显斑等关键环节把握精准。制作的生斑铜技艺精湛,耳、颈、身及三足比例协调,厚薄均匀。斑晶的颜色有深蓝、紫金、赤红...
查看更多
王殿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0月生,2015年4月去世,江苏省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青年时期开始从事美术设计,1970年调入宝庆银楼,从事金银摆件及首饰设计创作近四十年。秉承传统,继承了我国传统金银制品的制作工艺,借鉴了历代工艺品的造型风格和特征,与宝庆银楼的老一辈工匠共同设计制作的金银摆件《金龙腾飞》《万象更新》《三马拉车》《唐皇马》等,将南方实镶錾花工艺与北方花丝工艺有机糅合,形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