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李茂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1月生,甘肃省卓尼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砚台制作技师。从小爱好雕刻,一直追求雕刻技艺,多方拜师学艺,从事洮砚雕刻三十余年,是当地民间龙凤洮砚镂空技艺的代表。通过不断学习,考察端砚、歙砚等名砚,不断交流名师名砚制作技艺,把端砚、歙砚的制作技艺引入洮砚的加工制作,使洮砚的工艺更加完美,由以前的普通实用小砚,发展制成现代镂空、悬雕、高浮雕等兼具实用和观赏价值的完美经济型洮砚。主要的技艺...
查看更多
蔺永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2月生,山西省新绛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多年潜心版画艺术学习和研究,并创作出了一大批版画、漆刻作品。1983年开始搜集资料,着手恢复失传已久的传统制砚技艺。1986年,成立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与其子蔺涛合作,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绛州澄泥砚重新问世。选用过滤后的特种细泥,巧妙利用焙烧过程泥质窑变的规律烧制而成,因其土质特...
查看更多
邹洪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6年12月生,河北省易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易砚雕刻艺术,遍访雕刻名师,终于学有所成。将易水砚设计雕刻向着突出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系列化、多品种方向发展,开中国易水砚巨砚制作之先河。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评比中获奖。1997年由其主创设计的6吨巨砚“回归砚”被收藏于人民大会堂。1999年与其他雕刻师共同设计制作了重30吨的巨砚“中华九龙巨砚”,被中华世纪坛收藏。
查看更多
张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2月生,2009年6月去世,安徽省宣城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3岁时随宣笔制作大家朱炳生学艺。20世纪60年代,被宣城市泾县政府聘为技术指导,创办泾县宣笔厂。1983年正式创办宣州宣笔厂(今张苏笔庄)。独创了皮毛脱脂技法,制作的宣笔柔韧适宜,笔匀基固,书写流畅,收放自如,既能蓄墨又不肥滞。所制宣笔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称赞,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萧娴赞其作品“万毫齐力,四德俱全”。
查看更多
吉伍巫且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53年5月生,四川省喜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8岁从艺,得到父亲吉伍里坡的真传,成为彝族漆器民间手工技艺第十六代传人。制作的漆器从木胎原料、漆器颜料到漆器花纹等都保持了传统风格,将彝族漆器产品从传统的几十种发展到如今的近百种,把传统实用品发展到了现代手工艺品,并将该技艺拓展应用到了装饰、建筑等各个领域。同时,打破了吉伍家族“传内不传外、传媳不传女”的传统家规,把技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女儿和家族其他女性...
查看更多
陈思碧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4年12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0年向漆艺大家沈福文学艺,是重庆漆器第二代传人。1942年至1947年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五年制漆器专业学习至本科毕业,后来从事漆器、工艺美术教授工作。继承传统,不断创新,首创漆器“彩色蛋壳镶嵌技法”。制作技艺精湛,擅长漆器设计和漆画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作品构思巧妙...
查看更多
甘而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3月生,安徽省黄山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少年时从事木工、绘画与雕刻,1979年进入屯溪漆器工艺厂工作,师从汪福林、俞金海学习漆器工艺。从1999年开始,致力于精品漆器的创作和研究,恢复了濒临失传的徽州传统髹漆技艺犀皮漆、漆砂砚,使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恪守每道工序零失误和零瑕疵的最高标准,作品崇尚宋元之美,造型典雅、做工精湛,具有...
查看更多
马福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3月生,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花丝镶嵌制作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师从父亲马作文,1975年开始接触花丝镶嵌技艺,并走上了探索、研究和发展的创作之路。多年来不断学习钻研,潜心探索花丝镶嵌的设计开发与制作,尝试古今结合,中西交融,引入现代美学。已成为花丝镶嵌、烧蓝、錾活、镶活的全活工艺专家。设计制作的作品有一千一百余种,质材高级,图案繁茂,制作精良,融合了多朝代、多民族的宗教、文化...
查看更多
白静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42年9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金属工艺专业,同年进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珠宝首饰设计,1997年起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从事设计、研究等工作。师从翟德寿、吴可男等,擅长突破传统工艺和材料,錾刻圆雕立体人物、动物等造型,首创以黄金、白金等材料共同合制作品,并用天然宝石原石衬托。艺术风格创意新颖、生动脱俗、功底扎实。代表作有《凤鸣钟》《百事和合...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52年5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祖上三代从事民族乐器制作和演奏,6岁起跟随父亲学习。酷爱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技艺磨砺,娴熟掌握都塔尔、热瓦甫等多种维吾尔族乐器的制作技艺。所制乐器均由手工完成,工艺考究,表面光滑,色泽均匀,胶合牢固无痕,相品排列整齐,音色清脆,音域宽广,广受欢迎。建有民族乐器制作工坊,培养徒弟五十余名。推陈出新,将共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