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谢四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10月生,江西省石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代表性传承人。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师。自幼受祖辈熏陶,高中毕业即成为茶农,向父辈学习传统黄山毛峰制作工艺,经过几年的学习锻炼,掌握了划火棒的拨灰调温方法、含水率控制方法等炒茶的手势要领,对炒茶的温度及杀青火候熟稔于心,全面完整地继承了黄山毛峰的传统制作工艺。1987年创办黄山光明茶厂,将毛茶经过圆筛、抖筛、风选、机拣等工艺加工成黄山毛峰精制茶。1994年首先打...
查看更多
杨继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10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代表性传承人。绿茶制作技师。西湖龙井茶以“四绝”(即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而色和形主要取决于炒制工艺。14岁开始给炒茶师傅烧柴当学徒,16岁正式炒茶。经过长期实践,熟练掌握龙井茶炒制的青锅、回潮、辉锅三道工序中的抖、带、甩、挺、拓、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尤其注重青叶下锅时,用虚劲炒,翻炒的时候严格控制温度,讲究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形成独具一格的...
查看更多
王秀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9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师,国家一级评茶师。1972年起在正兴德茶庄学习花茶加工技术,1992年起到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师承张世显学习传统茉莉花茶窨制技艺。恢复茉莉花茶层窨法,在提高茉莉花茶香气等工艺流程方面有独到建树。在国内创建二十七个茶叶生产基地,创办茶叶科研所,使张一元茉莉花茶品种从十个增加到二十多个。1993年制定《张一元...
查看更多
许朝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8月生,江苏省丹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1年1月进入丹阳酒厂工作,通过向酿酒前辈邱维汉等人学习,加上自身长期钻研实践,对封缸酒酿造技艺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全部的生产流程。在他的主持下,丹阳酒厂保留了传统的酿造作坊,并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流程资料,还收集了传统酿造器具的实物资料等。被聘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黄酒分会专家委员、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黄酒酿酒大...
查看更多
李家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10月生,四川省射洪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1976年,任沱牌曲酒厂厂长,与老技师杨戟兵、岳光荣等潜心专研沱牌曲酒酿制技艺,熟悉并掌握了该技艺全部流程、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主持或主研了两项国家级、五项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浓香型大曲酒优质高产新工艺开发》于1988年获国家科委星火科技金奖,创建了“人工窖泥、大曲药质量标准”等。率先在行业内提出生态化经营观...
查看更多
赖登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4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68年进入酒厂学艺,师承酿酒大师崔体泉,认真领会学习人工培育窖泥和酿酒中的合理搅拌、蒸馏等工序工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作为第一、第二主研人员先后组织并参加了“酯化酶——粗酶制剂工业化生产与应用的研究”等十三个项目,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十种香型酒的工艺特点、香味成分和品评要点。另外,每年举办十余次行业技术培训班及国家职业...
查看更多
李玉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9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被分配到酒厂白酒车间的老陈酿班,师从米希成、杨长信学习酿酒技艺。在系统学习酿酒知识的同时,勤学苦练,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凭借“眼看、鼻闻、手摸”判断出酒醅发酵的程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实践经验,使其酿酒技艺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利用乙酸发酵液提高基酒质量方面有独到方法。将发酵液中液态部分和干稠部分分开使用,并根据每个...
查看更多
秦文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1月生,山西省应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程师。1971年进入应县酒厂工作之初,师从王汉杰师傅学习白酒制曲、酿造技术,并在酿酒车间努力学习钻研酿酒方面基础知识。为挖掘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术,深入民间访问酿酒老艺人,研究古老的梨花春酒的选料,制曲酿造等技术,并进行系统的总结。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学习全国知名酒厂的技术经验,使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得到升华。在核心...
查看更多
商立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满族,1964年1月生,河北省平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职业鉴定高级考评员、白酒国家评委。1982年跟随师傅学习山庄老酒酿造技艺,先后开发研制了山庄系列酒“铁帽子”“极品”“御品”“金装”等一百多种。注重对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建立了酒体数据库,对山庄系列酒的研发及酒体库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见解,同时攻克了八珍御酒沉淀的难题。在《华...
查看更多
高景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8月生,江苏省常熟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系,进入北京酿酒厂(红星酒厂前身)工作,师承第七代传承人王秋芳。传承和创新二锅头酿造技艺,并传授于多家郊县酒厂;参与酱香型、浓香型、兼香型等白酒工艺引进北京;推广应用提升出酒率的新菌种“UV11”;参与组织确定国家名特优白酒标准样品,以及白酒地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