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7   星期四   农历六月廿三   
搜索
专题报道
极富特色的社火表演、婉转流畅的晋剧唱腔、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日前,“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专题展览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来自表里山河三晋大地五千年的文化魅力和晋中丰富瑰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晋中市副市长梁艳萍,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当地时间10月20日,由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文旅推介暨非遗展示活动在美国旧金山成功举办,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张建敏、美国加州财务长马世云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林向东主持。当地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和媒体各界代表及当地闽籍华人华侨等逾百人参加了活动。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致辞并做...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六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六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提出,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建水紫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水县因此被誉为“中国紫陶之都”。截至2022年底,全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536户,实现产值50亿元,辐射带动从业人员6万余人。 如今,建水紫陶已经成为建水县的一项支柱产业,孕育了一代代制陶匠人,涵养出更深厚的文化价值,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建水紫陶取得不断的发展与“管”“产”“技”“人”分不开...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 2023年10月12日,广受瞩目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其中的重要板块——非遗成都论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回顾与探索”为主题,邀请国内外非遗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多侧面多角度展开学术探讨,并分享国际社会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秀案例。配合论坛主题还举办了“非遗采集著录标准解读与应用”与“黄河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两个分论坛。论坛的举办得到了主办方的赞许与业内的认可。近期,我们...
查看更多
要闻
近年来,气候变化以及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包括海平面上升、热浪、旋风、干旱、野火和洪水)在频率和强度上日益加剧,灾害波及范围也不断扩大。气候变化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带来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疾病的变化、野生和家养物种的行为变化以及水文循环的变化;还会造成相关群体的流离失所并给越来越多社区的生计带来冲击,社区实践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的环境和资源由此遭到破坏或丧失。这一方面对全球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和保护造成重大挑战,但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因能为社区...
查看更多
要闻
10月27日,“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开幕仪式。此次展览是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次在北京亮相,旨在向更多人展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13年来丰硕的建设成果。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保护区域含晋中市、太原市、吕梁市三个市,包括晋中市全域11个县(区、市),以及太原市、吕梁市各4个县(区、市)。历经十余载努力,2023年1...
查看更多
要闻
10月2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跑莲灯、霸王鞭、竹马、文水鈲子等晋中社火表演,以及左权开花调小花戏、祁太秧歌、太原莲花落、晋剧等精彩演出,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当天,“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在馆内举行开幕仪式。此次展览是山西省晋中市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后,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次在北京举行专题展览,旨在向更多人展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13年来丰硕的建设成果...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