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3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九   夏至 夏至
搜索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吾吉阿西木·吾舒尔教妻子阿娜古丽·穆萨用植物染料描色 当莎车县艾德莱斯“水韵”般的底纹花色染上了上海回力鞋的鞋面,当伽师县的工匠用本地黏土烧制出了紫砂壶,当喀什市歌舞团的艺术工作者用新疆乐器为川剧变脸绝活儿伴奏……在6月14日新疆喀什地区举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新疆主会场活动上,新疆非遗文创市集成为亮点。非遗工作者将多个非遗项目融合,焕发新精彩,进一步提升了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20日,2025“非遗在校园”之“老广新潮,粤美非遗”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非遗文创产品展在广州市文化馆开幕。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与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老广新潮”品牌教研协同创新产教融合范式,推动广州市“非遗在校园”在青少年美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立足广州、辐射湾区、影响全国的青少年美育“广州方案”。 “老广新潮,粤美非遗”粤港澳大湾区职校非遗文创展分为“工艺美术新作”“织染绣新时尚...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5年6月17日至18日,“2025年度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字化记录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在贵阳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有关重点工作任务,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了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全省非遗记录工作团队专业素质水平。来自省内各地市、相关项目和执行团队的代表共70人参加。 此次培训立足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工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延河畔的文脉守护,陕西延安成功建成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 黄河乾坤湾 “延安要以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功建成为契机,通过‘非遗+’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现代生活、连接青年群体,让千年文脉与红色基因交相辉映,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6月14日至15日,“致敬文化遗产 赓续精神华章”——延安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延安红街举办,延...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改革,推进非遗高质量传承发展,6月18日上午,第九届(2025)“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包含青年沙龙)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来自非遗、科技、传播、运营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全省各地非遗干部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当下,以传统为墨、以创新为笔,越来越多青年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这一代人的故事,也让非遗“越活越年轻”。 “守”字值千钧 非遗传承,守正方能致远。对于青年传承人而言,“守”是深扎传统文化、萃取技艺精髓的修炼,是把祖辈的智慧化作记忆,将非遗的底蕴融入血脉,让非遗在时代浪潮中站得稳、立得住的根基。 河南洛阳孟津剪纸省级代...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推动的地方标准《海峡两岸共通 妈祖祭典》经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于近日正式发布,并将于9月10日起施行。 标准规定了妈祖祭典分类、祭典基本要求、祭典角色、祭典用物、祭典舞蹈、祭典乐歌、祭典祭文、祭典场所布局以及祭典仪程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妈祖春祭典礼、妈祖秋祭典礼。 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两岸民俗文化传承与标准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标准的实施将为两岸妈祖祭典活动提供统一、规范的技术指引,助力妈祖信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14日晚,随着基诺族大鼓被敲响,云南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遗焕新购物月”主会场活动在西双版纳州告庄西双景拉开帷幕。 本次主会场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物局)、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主办,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南省文化馆、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围绕“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主题,精心筹备云南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成果展,主会场启动仪式,非遗展演、巡演、快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5年6月15日,以"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湖南主场活动,在长沙历史文化街区东茅街圆满落幕。为期两天的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通过创新形式展现湖南非遗魅力,打造了一场集非遗传承、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会。 代际传承:青春力量激活非遗生命力 活动特别聚焦青年群体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启动仪式上,湘剧国家级代表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作为文旅融合新形态,“非遗+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江西夏布绣的跨界合作,到甘肃镇原县的“非遗进景区”,“非遗+旅游”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围绕“非遗+旅游”的发展态势、机遇挑战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位于浙江湖州市的南浔古镇书场,游人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评弹表演。(摄影:本报记者 卢旭) “非遗+旅游”向深度体验转变 目前,各地积极创新非遗展...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