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28 星期日 农历八月初七 秋分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77)
机构
(5)
政策
(290)
资讯
(7129)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8)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螳螂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螳螂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鸳鸯螳螂拳是其中的一个派别,在山东半岛一带多有流传,在山东省青岛市流传较盛。 鸳鸯螳螂拳以阴阳结合、内外双修为哲学底蕴,以左右对称拳法为标志,如同鸳鸯成双入对、形影相随一般,故冠以“鸳鸯”之名。合于“螳螂”者,不在象形,而重在取其迅猛手法精妙多变之意。鸳鸯螳螂拳通过特有的身法展现出艺术美感,以鸳鸯内家功为根基,修身养性,包括基本功、拳法、内功、辅助功法等内容。一是套路(32套),包括坐岗、白猿出洞、白猿偷桃、白猿献果、单...
查看更多
八卦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系由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目前在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吉林、湖北等地都有传承。这是一种把攻防招数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圈走转之中的拳术,自清朝末叶传世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八卦掌向左沿圈绕走称为“阳仪”,向右沿圈绕走称为“阴仪”,其他种种变化和作用都是将攻防招术或一定的锻炼方法融于沿圈走转之中,对敌时需要不停地走转以与对手周旋,避实就虚,避正寻斜,讲究...
查看更多
峨眉武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峨眉山市 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武术的总称。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门派达八十多个,拳种、拳路成百上千,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 峨眉武术通过与峨眉山的佛、道、儒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峨眉武术起源于殷商时期,至南宋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它讲究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动作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目前峨眉武术仍存在68个门...
查看更多
沙力搏尔式摔跤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沙力搏尔式摔跤是卫拉特蒙古族独创并保留至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项目
,是乌日斯那达慕盛会中体育比赛的主要
项目
之一,是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沙力搏尔式摔跤在阿拉善盟各苏木镇和新疆、青海、甘肃的部分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广为盛兴。 根据世代相传的“朝力布尔”系法和出土的匈奴时期的文物图案以及《江格尔英雄传》记载证明,沙力搏尔式摔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沙力搏尔”一词是裤子的意思。沙力搏尔式摔跤...
查看更多
象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棋院 象棋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很多地区都有象棋爱好者,是一项普及性比较高的传统智力竞技游戏。棋盘中的九宫象征皇宫,代表皇帝的帅(将)及代表皇帝身边近卫的士只能在九宫中活动,代表大臣的象(相)则只能围绕九宫行走,代表战士的兵(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种布局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对弈过程有教导、学习古代战争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前进,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象棋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鲜...
查看更多
象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棋院 象棋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很多地区都有象棋爱好者,是一项普及性比较高的传统智力竞技游戏。棋盘中的九宫象征皇宫,代表皇帝的帅(将)及代表皇帝身边近卫的士只能在九宫中活动,代表大臣的象(相)则只能围绕九宫行走,代表战士的兵(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种布局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对弈过程有教导、学习古代战争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前进,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象棋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鲜明的竞技特...
查看更多
蒙古族搏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搏克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项竞技性与娱乐性并存的传统体育
项目
。乌苏市蒙古族搏克是蒙古族搏克的组成部分之一,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另外,在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也有流传。 乌苏市蒙古族搏克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按传统要求,参赛者需穿牛皮、鹿皮制成的“卓德戈”短裤,裸背,赤脚上阵,如今习惯用简便易用的腰带将摔跤手的腰与大腿连接起来捆绑代替摔跤服。比赛不需特定场地...
查看更多
蒙古族搏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搏克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项竞技性与娱乐性并存的传统体育
项目
。乌珠穆沁搏克作为蒙古族搏克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及周边地区。乌珠穆沁搏克起源于乌珠穆沁部落王室贵族搏克手(摔跤手)的比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现有的形式。 乌珠穆沁搏克主要特点是:比赛规则不分级别、不限时间,搏克手年龄一般在18至45岁之间,膝盖以上部位着地为负,一跤定胜负。搏克手以偶数来进行比赛(32名、64名、12...
查看更多
蒙古族搏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
项目
。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 搏克运动的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
查看更多
朝鲜族跳板、秋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作为一种体育竞技游戏,跳板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全国其他朝鲜族聚居地方,跳板活动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 跳板一般长近6米,宽40厘米、厚5厘米左右,大多用木质坚硬又极具弹性的水曲柳木板制成。跳板中间有一个支点,跳时两人分别站在两端,轮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
查看更多
1
680
681
682
683
684
132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